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出自唐朝李白的《襄阳歌
落日欲没岘山西,倒著接蓠花下迷。
襄阳小儿齐拍手,拦街争唱《白铜鞮》。
旁人借问笑何事,笑杀山公醉似泥。
鸬鹚杓,鹦鹉杯。
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
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酦醅。
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
千金骏马换小妾,醉坐雕鞍歌《落梅》。
车旁侧挂一壶酒,凤笙龙管行相催。
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
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
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
舒州杓,力士铛,李白与尔同死生。
襄王云雨今安在?江水东流猿夜声。
拼音解读
luò rì yù méi xiàn shān xī ,dǎo zhe jiē lí huā xià mí 。
xiāng yáng xiǎo ér qí pāi shǒu ,lán jiē zhēng chàng 《bái tóng dī 》。
páng rén jiè wèn xiào hé shì ,xiào shā shān gōng zuì sì ní 。
lú cí sháo ,yīng wǔ bēi 。
bǎi nián sān wàn liù qiān rì ,yī rì xū qīng sān bǎi bēi 。
yáo kàn hàn shuǐ yā tóu lǜ ,qià sì pú táo chū pō pēi 。
cǐ jiāng ruò biàn zuò chūn jiǔ ,lěi qǔ biàn zhù zāo qiū tái 。
qiān jīn jun4 mǎ huàn xiǎo qiè ,zuì zuò diāo ān gē 《luò méi 》。
chē páng cè guà yī hú jiǔ ,fèng shēng lóng guǎn háng xiàng cuī 。
xián yáng shì zhōng tàn huáng quǎn ,hé rú yuè xià qīng jīn léi ?
jun1 bú jiàn jìn cháo yáng gōng yī piàn shí ,guī tóu bāo luò shēng méi tái
lèi yì bú néng wéi zhī duò ,xīn yì bú néng wéi zhī āi 。
qīng fēng lǎng yuè bú yòng yī qián mǎi ,yù shān zì dǎo fēi rén tuī 。
shū zhōu sháo ,lì shì chēng ,lǐ bái yǔ ěr tóng sǐ shēng 。
xiāng wáng yún yǔ jīn ān zài ?jiāng shuǐ dōng liú yuán yè shē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725),李白自巴蜀东下。十五年,在湖北安陆和退休宰相许圉师的孙女结婚。开元二十二年(734),韩朝宗在襄阳任荆州长史兼东道采访史。李白往谒求官,不遂,乃作此诗以抒愤。它是李白的醉歌,诗中以醉汉的心理和眼光看周围世界,实际上是以带有诗意的眼光来看待一切,思索一切。

鉴赏

  诗一开始用了晋朝山简的典故。山简镇守襄阳时,喜欢去习家花园喝酒,常常大醉骑马而回。当时的歌谣说他:“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骑骏马,倒着白接篱。”接篱,一种白色帽子。李白在这里是说自己像当年的山简一样,日暮归来,烂醉如泥,被儿童拦住拍手唱歌,引起满街的喧笑。

但狂放不羁的诗人毫不在意,说什么人生百年,一共三万六千日,每天都应该往肚里倒上三百杯酒。此时,他酒意正浓,醉眼朦胧地朝四方看,远远看见襄阳城外碧绿的汉水,幻觉中就好像刚酿好的葡萄酒一样。啊,这汉江若能变作春酒,那么单是用来酿酒的酒曲,便能垒成一座糟丘台了。诗人醉骑在骏马雕鞍上,唱着《梅花落》的曲调,后面还跟着车子,车上挂着酒壶,载着乐队,奏着劝酒的乐曲。他洋洋自得,忽然觉得自己的纵酒生活,连历史上的王侯也莫能相比呢。秦丞相李斯也被秦二世杀掉了,临刑时对他儿子说:“吾欲与若(你)复牵黄犬,俱出上蔡(李斯的故乡)东门,逐狡兔,岂可得乎!”还有晋朝的羊祜,镇守襄阳时常游岘山,曾对人说:“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没无闻,使人悲伤。”祜死后,襄阳人在岘山立碑纪念。见到碑的人往往流泪,名为“堕泪碑”。但这碑到了此时已没有什么意义了。如今碑也已剥落,再无人为之堕泪了。一个生前即未得善终,一个身后虽有人为之立碑,但也难免逐渐湮没,不能有“月下倾金罍”这般快乐而现实。那清风朗月可以不花一钱尽情享用,酒醉之后,像玉山一样倒在风月中,该是何等潇洒、适意!

诗的尾声,诗人再次宣扬纵酒行乐,强调即使尊贵到能与巫山神女相接的楚襄王,亦早已化为子虚乌有,不及与伴自己喝酒的舒州杓、力士铛(chēng称)同生共死更有乐趣。

评价

  这首诗为人们所爱读。因为诗人表现的生活作风虽然很放诞,但并不颓废,支配全诗的,是对他自己所过的浪漫生活的自我欣赏和陶醉。诗人用直率的笔调,给自己勾勒出一个天真烂漫的醉汉形象。诗里生活场景的描写非常生动而富有强烈戏剧色彩,达到了绘声绘影的程度,反映了盛唐社会生活中生动活泼的一面。

这首诗一方面让从李白的醉酒,从李白飞扬的神采和无拘无束的风度中,领受到一种精神舒展与解放的乐趣;另一方面,它通过围绕李白所展开的那种活跃的生活场面,能启发人想象生活还可能以另一种带喜剧的色彩出现,从而能加深人们对生活的热爱。全篇语言奔放,充分表现出富有个性的诗风。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923篇诗文

“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的上一句是咸阳市中叹黄犬,何如月下倾金罍;“君不见晋朝羊公一片石,龟头剥落生莓苔”的下一句是泪亦不能为之堕,心亦不能为之哀。该诗句出自李白的作品《襄阳歌》。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226_11.html

李白相关诗词

  • 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唐朝〕

    海客谈瀛洲,烟波微茫信难求;[1] 越人语天姥,云霞明灭或可睹。[2]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3] 天台四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 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渡镜湖月。[4] 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5] 谢公宿处今尚在,渌水荡漾清猿啼。 脚著谢公屐,身登青云梯。[6] 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7] 千岩万壑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 熊咆龙吟殷岩泉,慄深林兮惊层巅。[8] 云青青兮欲雨,水澹澹兮生烟。 列缺霹雳,丘峦崩摧。[9] 洞天石扉,訇然中开。[10]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11]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 惟觉时之枕席,失向来之烟霞。 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别君去兮何时还? 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12]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自巴东舟行经瞿唐峡,登巫山最高峰,晚还题壁

    李白〔唐朝〕

    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始经瞿塘峡,遂步巫山巅。
    巫山高不穷,巴国尽所历。日边攀垂萝,霞外倚穹石。
    飞步凌绝顶,极目无纤烟。却顾失丹壑,仰观临青天。
    青天若可扪,银汉去安在。望云知苍梧,记水辨瀛海。
    周游孤光晚,历览幽意多。积雪照空谷,悲风鸣森柯。
    归途行欲曛,佳趣尚未歇。江寒早啼猿,松暝已吐月。
    月色何悠悠,清猿响啾啾。辞山不忍听,挥策还孤舟。

  • 禅房怀友人岑伦

    李白〔唐朝〕

    婵娟罗浮月,摇艳桂水云。美人竟独往,而我安得群。
    一朝语笑隔,万里欢情分。沉吟彩霞没,梦寐群芳歇。
    归鸿渡三湘,游子在百粤。边尘染衣剑,白日凋华发。
    春风变楚关,秋声落吴山。草木结悲绪,风沙凄苦颜。
    朅来已永久,颓思如循环。飘飘限江裔,想像空留滞。
    离忧每醉心,别泪徒盈袂。坐愁青天末,出望黄云蔽。
    目极何悠悠,梅花南岭头。空长灭征鸟,水阔无还舟。
    宝剑终难托,金囊非易求。归来倘有问,桂树山之幽。

  • 赠卢征君昆弟

    李白〔唐朝〕

    明主访贤逸,云泉今已空。二卢竟不起,万乘高其风。
    河上喜相得,壶中趣每同。沧州即此地,观化游无穷。
    水落海上清,鳌背睹方蓬。与君弄倒景,携手凌星虹。

  • 赠崔郎中宗之(时谪官金陵)

    李白〔唐朝〕

    胡雁拂海翼,翱翔鸣素秋。惊云辞沙朔,飘荡迷河洲。
    有如飞蓬人,去逐万里游。登高望浮云,仿佛如旧丘。
    日从海傍没,水向天边流。长啸倚孤剑,目极心悠悠。
    岁晏归去来,富贵安可求。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
    鲁连逃千金,珪组岂可酬。时哉苟不会,草木为我俦。
    希君同携手,长往南山幽。

《襄阳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