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有人家临曲水

出自宋朝曹组的《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青玉案】

碧山锦树明秋霁。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

凄凉只恐乡心起。凤楼远、回头谩凝睇。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

拼音解读

【qīng yù àn 】

bì shān jǐn shù míng qiū jì 。lù zhuǎn dǒu ,yí wú dì 。hū yǒu rén jiā lín qǔ shuǐ 。zhú lí máo shě ,jiǔ qí shā àn ,yī cù chéng cūn shì 。

qī liáng zhī kǒng xiāng xīn qǐ 。fèng lóu yuǎn 、huí tóu màn níng dì 。hé chù jīn xiāo gū guǎn lǐ ,yī shēng zhēng yàn ,bàn chuāng cán yuè ,zǒng shì lí rén lè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旅愁乡思的词。峰回路转,曲折尽致,读来只觉精神飞动,情韵无限。

“碧山锦树明秋霁”,首句点出行旅的节令和境地。秋雨初晴,秋空如洗,显得青山红树分外明丽。锦树,指秋霜染红的树木。一肩行李,秋色如画,雨后的晴光更给这幅秋山行旅图增添了欢快的亮色。此词意抒写旅愁,却先欢乐之景,遥映后文,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疑无地。”行行之际,山路转陡,几疑路穷。

这种“山穷水复疑无路”的感觉,正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前奏,而旅行者的乐趣亦莫过于此。果然,“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这四句写忽然之间惊喜的发现。行文开合顿挫,饶有风致。它看似景语,却包孕着丰富的情感内涵和微妙的心理变化过程。作者先写竹篱茅舍的临水人家,岸边迎风轻扬的酒旗,远处错错落落的烟村,宁静安详而富有人情味,使旅人感到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然而眼前这如画的烟村,又不期然地成为思乡的触媒,于是正当惊喜凝望之际,一缕乡思又从心底萌生。

过片“凄凉只恐乡心起”领起下文。“凄凉”二字,形容一掬“乡心”的况味:“只恐”二字妙。拓开一步,欲防范而不能,似未然而实不期然而然。处此境地,“心”不由已,透过一层来写乡思之撩人,笔意更觉深挚。“凤楼远、回头谩凝睇。”凤楼,妇女居处。这里指家中的妻子。凝睇,凝神而望。谩,徒然、空自。这两句感叹路远人遥,视线难及,纵然回头凝望,也是徒劳。这就点明了“乡心”的具体内涵,并对“凄凉只恐乡心起”作了第一层回应和铺染。接着运笔入虚,从望乡的怅惘转入今宵旅宿的孤寂情景。“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全从揣想着笔,身未一一经而心先历历想,念念及此,不禁黯然伤神。这是对“凄凉只恐乡心起”的第二层回应和铺染。“一声征雁”,使人想到一字抵千金的家书,又自然会发出“雁归人未归”的感喟:“半窗残月”,则使人想见“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的梦后惆怅之情。总之,独宿孤馆,乡思盈怀,所闻所见,无不献愁供恨,催人泪下。这四句与上片“忽有人家临曲水。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四句遥相映照,前后相连相生,全词和谐化一。

这首词上片写景,而景中寓情,貌似明丽而实已为下文转写乡愁埋下伏笔。过片承转十分自然,直领下片,写来吞吐曲折,虚实错综,极尽铺染之能事。而此词更妙之处于结句,既回应前文,又点句话了全篇。

阅读答案

问题:

1.上片后四句写景,包含了词人哪些丰富而微妙的情感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

2.简要分析“凄凉只恐乡心起”一句在词中的作用。

3.上片后四句写景,描绘了怎样一幅图景?试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说明。 

参考答案:

问题一答案:①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②接着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③同时,眼前如画的烟村,也触发了词人一缕思乡之情。

问题二答案:(1)内容上:点明了题旨——旅愁乡思;(2)结构上:承上启下 ①承接上片写景,点出旅愁乡思的主题;②领起下文,抒写独宿孤馆,乡思盈怀的惆怅之情。

问题三答案:后四句通过人家、竹篱、酒旗等意象,描绘了秋季烟村一幅宁静安详的图景。先是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接着写眼前如画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安详、宁静的图景。(1)上片后四句写景,却景中含情,试结合具体诗句简要说明其中包含哪些感情?答:①有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之情,②有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来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之情,③也有因眼前如画的烟村,而触发的词人思乡之情。(2)“碧山锦树明秋霁”的景物描写与整首词的情感是否一致?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不一致。首句描写的是一幅欢快亮色的秋山行旅图,此词意在抒写旅愁,却于开头弹出一串欢快的音符,以形成节奏的变化和情绪的跌宕。(答出“以乐景衬哀情”亦可得分。)(1)请简要分析首句“碧山锦树明秋霁”的作用。①点明季节:秋季;②描绘了行旅过程中的景色:雨后初晴,青山红树分外明丽;③与下文抒发旅行中的凄凉之情呼应(铺垫),乐景衬哀情。(2)请赏析“何处今宵孤馆里,一声征雁,半窗残月,总是离人泪”。运用借景抒情、想象、虚写、对偶(任答两点得2分),词人想象自己夜间独宿孤馆,借雁声、残月抒发深沉的思乡之情。(3)有人评价本词“情绪跌宕”,请结合诗句写出诗人心理变化的过程。①先是写秋雨后明丽的景色下,山路陡转,心中产生无路可走的疑虑;②接着写忽然看到临水人家的惊喜,③再写宁静安详的烟村给词人带的一种有所依托的温暖和慰藉④最后写眼前如画的烟村,触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内心凄凉。

作者介绍

曹组

曹组

曹组,北宋词人。生卒年不详。字元宠。颍昌(今河南许昌)人。一说阳翟(今河南禹县)人。曾官睿思殿应制,因占对才敏,深得宋徽宗宠幸,奉诏作《艮岳百咏》诗。约于徽宗末年去世。存词36首。曹组的词以"侧艳"和"滑稽下俚"著称,在北宋末曾传唱一时,浅薄无聊者纷纷仿效。但在南宋初却受到有识者的批评,甚至鄙弃。一些词描写其羁旅生活,感受真切,境界颇为深远,无论手法、情韵,都与柳永词有继承关系。►18篇诗文

“忽有人家临曲水”的上一句是路转陡,疑无地;“忽有人家临曲水”的下一句是竹篱茅舍,酒旗沙岸,一簇成村市。该诗句出自曹组的作品《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1758_3.html

曹组相关诗词

  • 点绛唇(咏御射)

    曹组〔宋朝〕

    秋劲风高,暗知斗力添弓面。靶分筠干。月到天心满。
    白羽流星,飞上黄金碗。胡沙雁。云边惊散。压尽天山箭。

  • 忆瑶姬

    曹组〔宋朝〕

    雨细云轻,花娇玉软,於中好个情性。争奈无缘相见,有分孤零。香笺细写频相问。我一句句儿都听。到如今,不得同欢,伏惟与他耐静。
    此事凭谁执证。有楼前明月,窗外花影。拚了一生烦恼,为伊成病。祗恐更把风流逞。便因循、误人无定。恁时节、若要眼儿厮觑,除非会圣。

  • 卜算子(松竹翠萝寒)

    曹组〔宋朝〕

    【卜算子】 松竹翠萝寒, 迟日江山暮。 幽径无人独自芳, 此恨凭谁拆? 似共梅花语, 尚有寻芳侣。 着意闻时不肯香, 香在无心处。

  • 蓦山溪(洗妆真态)

    曹组〔宋朝〕

    【蓦山溪】 洗妆真态,不作铅花御。 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 黄昏小院,无处著清香, 风细细,雪垂垂,何况江头路。 月边疏影,梦到销魂处。 结子欲黄时,又须著、廉纤细雨。 孤芳一世,供断有情愁, 销瘦却,东阳也,试问花知否。

  • 点绛唇(水饭)

    曹组〔宋朝〕

    霜落吴江,万畦香稻来场圃。夜村舂黍。草屋寒灯雨。
    玉粒长腰,沈水温温注。相留住。共抄云子。更听歌声度。

《青玉案(碧山锦树明秋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