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出自唐朝李峤的《风(解落三秋叶)
【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拼音解读
【fēng 】jiě luò sān qiū yè ,néng kāi èr yuè huā 。guò jiāng qiān chǐ làng ,rù zhú wàn gān xié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能吹落秋天的落叶,能催开春天的鲜花。刮过江面能掀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注释①解落:解散,散落。《淮南子·时则训》:“季夏行春令,则谷实解落。”②解:分解。③二月:春季的第一个月。农历二月,指春天。④三秋:农历九月,指秋天。⑤过:经过。⑥斜:倾斜。

赏析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作者介绍

李峤

李峤

李峤(644~713) ,唐代诗人,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年二十,擢进士第,举制策甲科。累迁给事中。武则天时,来俊臣兴狄仁杰狱,峤复验,辩其无罪,忤旨,出为润州司马。旋入为凤阁舍人,文册大号令,多委其主之。圣历初,与姚崇偕迁同凤阁鸾台平章事,俄转鸾台侍郎,依旧平章事,监修国史。中宗神龙初,贬通州刺史,数月即召回,旋又拜相。睿宗即位,再被贬,寻以年老致仕。玄宗时贬庐州别驾卒,年七十。工诗文,与苏味道齐名,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崔融、杜审言号文章四友。有集。►200篇诗文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的上一句是【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该诗句出自李峤的作品《风(解落三秋叶)》。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1496_2.html

李峤相关诗词

  • 李峤〔唐朝〕

    都尉仙凫远,梁王驷马来。扇中纨素制,机上锦纹回。
    天子三章传,陈王七步才。缁衣久擅美,祖德信悠哉。

  • 李峤〔唐朝〕

    瑞气凌青閤,空濛上翠微。迥浮双阙路,遥拂九仙衣。
    桑柘迎寒色,松篁暗晚晖。还当紫霄上,时接彩鸾飞。

  • 李峤〔唐朝〕

    万里盘根植,千秋布叶繁。既荣潘子赋,方重陆生言。
    玉花含霜动,金衣逐吹翻。愿辞湘水曲,长茂上林园。

  • 钟(一作宋之问诗)

    李峤〔唐朝〕

    既接南邻磬,还随北里笙。平陵通曙响,长乐警宵声。
    秋至含霜动,春归应律鸣。欲知常待扣,金簴有馀清。

  • 李峤〔唐朝〕

    新溜满澄陂,圆荷影若规。风来香气远,日落盖阴移。
    鱼戏排缃叶,龟浮见绿池。魏朝难接采,楚服但同披。

《风(解落三秋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