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出自唐朝李白的《关山月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望边邑一作:望边色)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拼音解读
míng yuè chū tiān shān ,cāng máng yún hǎi jiān 。
zhǎng fēng jǐ wàn lǐ ,chuī dù yù mén guān 。
hàn xià bái dēng dào ,hú kuī qīng hǎi wān 。
yóu lái zhēng zhàn dì ,bú jiàn yǒu rén hái 。
shù kè wàng biān yì ,sī guī duō kǔ yán 。(wàng biān yì yī zuò :wàng biān sè )
gāo lóu dāng cǐ yè ,tàn xī wèi yīng xi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插图

关山月配图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巍巍天山,苍茫云海,一轮明月倾泻银光一片。
浩荡长风,掠过几万里关山,来到戍边将士驻守的边关。
汉高祖出兵白登山征战匈奴,吐蕃觊觎青海大片河山。
这些历代征战之地,很少看见有人庆幸生还。
戍边兵士仰望边城,那盼望归家的面容多么凄苦悲哀!
当此皓月之夜,高楼上望月怀夫的妻子,同样也在频频哀叹,远方的亲人啊,你几时能卸甲洗尘归来。

注释
关山月:乐府旧题,属横吹曲辞,多抒离别哀伤之情。
天山:即祁连山。在今甘肃、新疆之间,连绵数干里。因汉时匈奴称”天“为”祁连“,所以祁连山也叫做天山。
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古代通向西域的交通要道。此二句谓秋风自西方吹来,吹过玉门关。
下:指出兵。白登:今山西大同东有白登山。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了七天。胡:此指吐蕃。窥:有所企图,窥伺,侵扰。青海湾:即今青海省青海湖,湖因青色而得名。
由来:自始以来;历来。戍客:征人也。驻守边疆的战士。边色:一作“边邑”。
高楼:古诗中多以高楼指闺阁,这里指戍边兵士的妻子。

参考资料:
詹福瑞 等.李白诗全译.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7:107-108
刘俊伟、张盘荣、袁漪韬等.国学经典主题赏读·七年级.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93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42-344

创作背景

本诗具体创作时间不详。这首诗是李白在看见征战的场景后叹息征战之士的苦辛和后方思妇的愁苦时所作。

参考资料:
裴 斐.李白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88:342-344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36-237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作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月引起的情思。

“关山月”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山月’,伤离别也。”李白的这首诗,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山、月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作品里,常常看到“月出东海”或“月出东山”一类描写,而天山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月落的地方,何以说“明月出天山”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山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月从天山升起的景象。天山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山上的云海则是有的。诗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月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山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诗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李白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像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山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月如出于天山耳,非以天山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月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李白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月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月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李白《子夜吴歌》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诗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月、天山、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白登山(今山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战士们望着边地的景象,思念家乡,脸上多现出愁苦的颜色,他们推想自家高楼上的妻子,在此苍茫月夜,叹息之声当是不会停止的。“望边色”三个字在李白笔下似乎只是漫不经心地写出,但却把以上那幅万里边塞图和征战的景象,跟“戍客”紧紧连系起来了。所见的景象如此,所思亦自是广阔而渺远。战士们想象中的高楼思妇的情思和他们的叹息,在那样一个广阔背景的衬托下,也就显得格外深沉了。

诗人放眼于古来边塞上的漫无休止的民族冲突,揭示了战争所造成的巨大牺牲和给无数征人及其家属所带来的痛苦,但对战争并没有作单纯的谴责或歌颂,诗人象是沉思着一代代人为它所支付的沉重的代价!在这样的矛盾面前,诗人,征人,乃至读者,很容易激起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诗中没有直接说出,但类似“乃知兵者是凶器,圣人不得已而用之”(《战城南》)的想法,是读者在读这篇作品时很容易产生的。

离人思妇之情,在一般诗人笔下,往往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与之相应,境界也往往狭窄。但李白却用“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的万里边塞图景来引发这种感情。这只有胸襟如李白这样浩渺的人,才会如此下笔。明代胡应麟评论说:“浑雄之中,多少闲雅。”如果把“闲雅”理解为不局促于一时一事,是带着一种更为广远、沉静的思索,那么,他的评语是很恰当的。用广阔的空间和时间做背景,并在这样的思索中,把眼前的思乡离别之情融合进去,从而展开更深远的意境,这是其他一些诗人所难以企及的。

参考资料:
余恕诚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236-237
熊礼汇.李白诗.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5:40-41

作者介绍

李白

李白

李白(701年-762年)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西北)人,其先隋末窜于碎叶(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附近),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少有逸才,志气宏放,飘然有超世之心。十岁通诗书,被称为“天才英特”。喜纵横术,击剑任侠,轻财重施。青年时离蜀漫游,玄宗天宝初,入长安,经贺知章、吴筠推荐,诏供奉翰林。但政治上不受重视,又受权贵谗毁,仅一年余即离开长安。天宝三载在洛阳结识杜甫。二人于诗坛齐名,并称“李杜”。安史乱起,白为永王李璘府僚,参与平乱。因永王兵败,坐流夜郎,中途遇赦东还,依族人当涂令李阳冰。不久病卒。其诗风雄奇豪放、清新飘逸,代表作有《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等。有《李太白集》。►923篇诗文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的上一句是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的下一句是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该诗句出自李白的作品《关山月》。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135_5.html

李白相关诗词

  • 闻丹丘子于城北营石门幽居中有高凤遗迹仆离群…以寄之

    李白〔唐朝〕

    春华沧江月,秋色碧海云。离居盈寒暑,对此长思君。
    思君楚水南,望君淮山北。梦魂虽飞来,会面不可得。
    畴昔在嵩阳,同衾卧羲皇。绿萝笑簪绂,丹壑贱岩廊。
    晚途各分析,乘兴任所适。仆在雁门关,君为峨眉客。
    心悬万里外,影滞两乡隔。长剑复归来,相逢洛阳陌。
    陌上何喧喧,都令心意烦。迷津觉路失,托势随风翻。
    以兹谢朝列,长啸归故园。故园恣闲逸,求古散缥帙。
    久欲入名山,婚娶殊未毕。人生信多故,世事岂惟一。
    念此忧如焚,怅然若有失。闻君卧石门,宿昔契弥敦。
    方从桂树隐,不羡桃花源。高风起遐旷,幽人迹复存。
    松风清瑶瑟,溪月湛芳樽。安居偶佳赏,丹心期此论。

  • 树中草

    李白〔唐朝〕

    鸟衔野田草,误入枯桑里。
    客土植危根,逢春犹不死。
    草木虽无情,因依尚可生。
    如何同枝叶,各自有枯荣。

  • 行路难·其二

    李白〔唐朝〕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淮阴市井笑韩信,汉朝公卿忌贾生。
    君不见昔时燕家重郭隗,拥篲折节无嫌猜。
    剧辛乐毅感恩分,输肝剖胆效英才。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 赠饶阳张司户燧

    李白〔唐朝〕

    朝饮苍梧泉,夕栖碧海烟。宁知鸾凤意,远托椅桐前。
    慕蔺岂曩古,攀嵇是当年。愧非黄石老,安识子房贤。
    功业嗟落日,容华弃徂川。一语已道意,三山期著鞭。
    蹉跎人间世,寥落壶中天。独见游物祖,探元穷化先。
    何当共携手,相与排冥筌。

  • 登锦城散花楼

    李白〔唐朝〕

    日照锦城头,朝光散花楼。金窗夹绣户,珠箔悬银钩。
    飞梯绿云中,极目散我忧。暮雨向三峡,春江绕双流。
    今来一登望,如上九天游。

《关山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