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

出自唐朝王维的《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故事修春禊,新宫展豫游。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
苑树浮宫阙,天池照冕旒。宸章在云表,垂象满皇州。
拼音解读
gù shì xiū chūn xì ,xīn gōng zhǎn yù yóu 。míng jun1 yí fèng niǎn ,tài zǐ chū lóng lóu 。
fù yǎn chén wáng zuò ,bēi rú luò shuǐ liú 。jīn rén lái pěng jiàn ,huà yì qù huí zhōu 。
yuàn shù fú gōng què ,tiān chí zhào miǎn liú 。chén zhāng zài yún biǎo ,chuí xiàng mǎn huáng zhō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王维

王维

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汉族,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诗人,有“诗佛”之称。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开元九年(721年)中进士,任太乐丞。王维是盛唐诗人的代表,今存诗400余首,重要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维精通佛学,受禅宗影响很大。佛教有一部《维摩诘经》,是王维名和字的由来。王维诗书画都很有名,多才多艺,音乐也很精通。与孟浩然合称“王孟”。►383篇诗文

“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的上一句是明君移凤辇,太子出龙楼;“赋掩陈王作,杯如洛水流”的下一句是金人来捧剑,画鹢去回舟。该诗句出自王维的作品《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13420_3.html

王维相关诗词

  • 奉和圣制上巳于望春亭观禊饮应制

    王维〔唐朝〕

    长乐青门外,宜春小苑东。楼开万井上,辇过百花中。
    画鹢移仙妓,金貂列上公。清歌邀落日,妙舞向春风。
    渭水明秦甸,黄山入汉宫。君王来祓禊,灞浐亦朝宗。

  • 哭祖六自虚(时年十八)

    王维〔唐朝〕

    否极尝闻泰,嗟君独不然。悯凶才稚齿,羸疾主中年。
    馀力文章秀,生知礼乐全。翰留天帐览,词入帝宫传。
    国讶终军少,人知贾谊贤。公卿尽虚左,朋识共推先。
    不恨依穷辙,终期济巨川。才雄望羔雁,寿促背貂蝉。
    福善闻前录,歼良昧上玄。何辜铩鸾翮,底事碎龙泉。
    鵩起长沙赋,麟终曲阜编。域中君道广,海内我情偏。
    乍失疑犹见,沉思悟绝缘。生前不忍别,死后向谁宣。
    为此情难尽,弥令忆更缠。本家清渭曲,归葬旧茔边。
    永去长安道,徒闻京兆阡。旌车出郊甸,乡国隐云天。
    定作无期别,宁同旧日旋。候门家属苦,行路国人怜。
    送客哀难进,征途泥复前。赠言为挽曲,奠席是离筵。
    念昔同携手,风期不暂捐。南山俱隐逸,东洛类神仙。
    未省音容间,那堪生死迁。花时金谷饮,月夜竹林眠。
    满地传都赋,倾朝看药船。群公咸属目,微物敢齐肩。
    谬合同人旨,而将玉树连。不期先挂剑,长恐后施鞭。
    为善吾无矣,知音子绝焉。琴声纵不没,终亦继悲弦。

  • 秋夜独坐

    王维〔唐朝〕

    【注释】: [1]言:发语词,无意义。黄花川: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青溪:今陕西沔县之东。 [2]趣:通「趋」。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看似不着力,读来却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   诗题一曰《过青溪水作》,大约是王维初隐蓝田南山时所作。写了一条不甚知名的溪水,却很难体现王维山水诗的特色。   >看来王维曾不止一次地循青溪入黄花川游历。这一段路程虽长不及百里,但溪水随着山势盘曲蛇行,千回万转,颇为蜿蜓多姿。王维另有一首《自大散以往深林密竹蹬道盘曲四五十里至黄牛岭见黄花川》,也说那里的山路「危径几万转」,可与此诗的「随山将万转」对看。   诗开头四句对青溪作总的介绍后,接着采用「移步换形」的写法,顺流而下,描绘了溪水一幅幅各具特色的画面。你看,当它在山间乱石中穿过时,水势湍急,潺潺的溪流声忽然变成了一片喧哗。「喧」字造成了强烈的声感,给人以如闻其声的感受。当它流经松林中的平地时,这同一条青溪却又显得那么娴静、安谧,几乎没有一点声息。澄碧的溪水与两岸郁郁葱葱的松色相映,融成一片,色调特别幽美、和谐。这一联中一动一静,以动衬静,声色相通,极富于意境美。再看,当青溪缓缓流出松林,进入开阔地带后,又是另一番景象:水面上浮泛着菱叶、荇菜等水生植物,一片葱绿,水流过处,微波荡漾,摇曳生姿;再向前走去,水面又似明镜般的清澈碧透,岸边浅水中的芦花、苇叶,倒映如画,天然生色。这一联,「漾漾」绘水动貌,「澄澄」状水静貌,也是一动一静,极为传神。诗人笔下的青溪,既喧闹,又沉静,既活泼,又安详,既幽深,又素净,从不断的流动变化中,表现出了鲜明个性和盎然生意。读后令人油然而生爱悦之情。   其实,青溪并没有什么奇景,它那素淡的景致,为什么在诗人的眼中、笔下,会具有如此的魅力呢?诚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人间词话删稿》)王维也正是从青溪素淡的天然景致中,发现了与他那恬淡的心境、闲逸的情趣高度和谐一致的境界。「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诗人正是有意借青溪来为自己写照,以清川的淡泊来印证自己的素愿,心境、物境在这里已融合为一了。最后,诗人暗用了东汉严子陵垂钓富春江的典故,也想以隐居青溪来作为自己的归宿了。这固然说明诗人对青溪的喜爱,更反映了他在仕途失意后自甘淡泊的心情。这一点,写来含而不露,耐人寻味。   这首诗,自然、清淡、素雅,写景抒情均不刻意为之,表面上看似不着力,而读来韵味隽永醇厚,平淡而有思致。前人评「王右丞如秋水芙蕖,倚风自笑」,是最恰当不过的。   (刘德重)   〔注〕①言:发语词,无意义。②黄花川:在今陕西凤县东北黄花镇附近。③青溪:在今陕西沔县之东。④趣:通「趋」。

  • 红牡丹

    王维〔唐朝〕

    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花心愁欲断,春色岂知心。

  • 燕子龛禅师

    王维〔唐朝〕

    山中燕子龛,路剧羊肠恶。裂地竞盘屈,插天多峭崿。
    瀑泉吼而喷,怪石看欲落。伯禹访未知,五丁愁不凿。
    上人无生缘,生长居紫阁。六时自搥磬,一饮常带索。
    种田烧白云,斫漆响丹壑。行随拾栗猿,归对巢松鹤。
    时许山神请,偶逢洞仙博。救世多慈悲,即心无行作。
    周商倦积阻,蜀物多淹泊。岩腹乍旁穿,涧唇时外拓。
    桥因倒树架,栅值垂藤缚。鸟道悉已平,龙宫为之涸。
    跳波谁揭厉,绝壁免扪摸。山木日阴阴,结跏归旧林。
    一向石门里,任君春草深。

《奉和圣制与太子诸王三月三日龙池春禊应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