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当时枕上闻

出自宋朝李之仪的《南乡子·端午
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巢燕引雏浑去尽,销魂。空向梁间觅宿痕。
客舍宛如村。好事无人载一樽。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恰似当时枕上闻
拼音解读
xiǎo yǔ shī huáng hūn 。zhòng wǔ jiā chén dú yǎn mén 。cháo yàn yǐn chú hún qù jìn ,xiāo hún 。kōng xiàng liáng jiān mì xiǔ hén 。
kè shě wǎn rú cūn 。hǎo shì wú rén zǎi yī zūn 。wéi yǒu yīng shēng zhī cǐ hèn ,yīn qín 。qià sì dāng shí zhěn shàng wén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李之仪

李之仪

李之仪(1048-?)字端叔,号姑溪居士,无棣(今属山东)人。治平进士,为万全县令。曾从军西北,出使高丽。元祐中,除枢密院编修官,从苏轼于定州幕府,通判原州。徽宗立,提举河东常平。卒年八十馀。《东都事略》有传,《宋史》附《李之纯传》。著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词作有《姑溪词》,凡九十四首。冯煦谓其词「长调近柳,短调近秦」(《蒿庵论词》)。李之仪擅长作词,推崇晏、欧的小令,认为「长短句于遣词中最为难工,自有一种风格,稍不如格,便觉龃龉。」主张写词要「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所作《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学习民歌和乐府,虽明白如话,却极富情韵,耐人寻味。►1151篇诗文

“恰似当时枕上闻”的上一句是唯有莺声知此恨,殷勤。该诗句出自李之仪的作品《南乡子·端午》。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ju/107531_8.html

李之仪相关诗词

  • 青玉案(小篷又泛曾行路)

    李之仪〔宋朝〕

    【青玉案】 小篷又泛曾行路, 这身世、 如何去。 去了还来知几度。 多情山色, 有情江水, 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 练净空吟谢郎句。 试祷波神应见许, 帆开风转, 事谐心遂, 直到明年雨。

  • 次韵子瞻追和归去来

    李之仪〔宋朝〕

    归去来兮,吾其老矣何时归?
    悟凫鹤之长短,鉴断续之哀悲。
    怅野马之过隙,虽绝足而宁追。
    予行年五十有五,盖知五十四年之非。
    须前因以命驾,岂大寒而方衣。
    兹物理之必至,又何资于发微?
    吾家不远,可跂可奔。
    解我簪绂,即吾蓬门。
    里闬虽异,室庐具存。
    称所有以取给,尚奚择于瓶樽。
    课童仆以供役,玩幼稚而开颜。
    将有限以加节,异无适而不安。
    从宾客之款户,任风雨之当关。
    足可及而必到,目可尽而必观。
    非梁燕与庭鹊,孰朝往而暮还?
    寄终日以冗冗,绝妄心之桓桓!
    归去来兮,聊随缘以遨游。
    何吾乡之必归,姑稍足而无求。
    等天地于逆旅,曷此乐而彼忧!
    有客过门而问予,何不返乎先畴?
    羊肠纵辔,夜壑移舟。
    空断梗之因风,昧死狐之首丘。
    但俯仰以托物,徒上下以通流!
    予既谢夫不敏,愿进言而少休!
    已矣乎!
    虫以其能知时,祸生有胎神岂留。
    羡其可久将安之,焉用必归去自修!
    乃其期想荒芜之六凿,时载耨而载耔。
    幸洒然而无著,遂寓怀于此诗!
    岂前人之敢及,庶知予自信而不疑。

  • 次韵东坡所和滕希靖雪浪石诗古律各一 其一

    李之仪〔宋朝〕

    风波末路方奔屯,屹然不动谁如尊。
    岂知胸中皦十日,顾盼不接无重昏。
    东观海市俯弱水,南登赤壁凌江村。
    斯文未丧天岂远,出没狐鼠徒千门。
    纶巾羽扇晚自得,已闻漠北几亡魂。
    由来好趣入造化,地灵特出云涛根。
    生平到处苦再历,隐隐似有屐齿痕。
    玻璃镜里万象发,金粟堂中千偈论。
    会须白玉漱寒水,更借落月倾金盆。
    咄嗟菱溪成底物,混沌空夸窍凿存。

  • 再过李钦之宅忆希武

    李之仪〔宋朝〕

    客窗孤被探深寒,一梦从来已六年。
    独有可人无复见,尊前旋笑尚依然。

  • 宿无锡寿圣院赠明祖禅老

    李之仪〔宋朝〕

    灵山相别已多年,重把圆光信有缘。
    愧我天涯真断梗,喜君居处似诸天。
    元无浮世多般事,只说我家一味禅。
    软语绸缪霜夜永,停灯温火共留连。

《南乡子·端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