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人大全

朝代
先秦金朝五代汉朝魏晋南北朝唐朝隋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近代当代所有作者

李大钊

李大钊(1989──1927)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和早期领导者。字守常,直隶乐亭(今属河北省)人。1913年毕业于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后去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曾参加反袁世凯运动。1916年回国,后任北京《晨钟报》总编辑、北京大学图书馆主任和《新青年》杂志编辑,积极参与新文化运动。俄国十月革命后迅即接受和传播马列主义,发表《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创办《每周评论》,积极领导五四运动,并和改良思潮作斗争。1920年在北京发起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和共产主义小组。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负责北方党区的工作。同年6月,代表中共赴莫斯科出席第三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国共合作期间,在帮助孙中山确定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和改组国民党的工作中,起了重要作用。是中共第二至四中央执行委员。于1927年4月6日被直系军阀张作霖逮捕,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遗著编有《李大钊选集》等。

李清照

李清照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山东省济南章丘人。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李清照集校注》。

陆游

陆游

陆游(1125—1210)宋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字务观,号放翁。少有文名。高宗绍兴二十四年应礼部试,名列前茅。因论恢复,遭秦桧黜落。孝宗即位,任枢密院编修官,赐进士出身。乾道六年,起为夔州通判。后入四川宣抚使幕,复任四川制置使司参议官。淳熙七年,提举江西常平茶盐公事,以发粟赈灾,被劾罢。十六年,任礼部郎中,劾罢,闲居十余年。宁宗嘉泰二年,召修孝宗、光宗实录。以宝谟阁待制致仕。工诗、词、散文,亦长于史学。其诗多沉郁顿挫,感激豪宕之作,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为南渡后四大家。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王昌龄

王昌龄

王昌龄(698─约757),字少伯,唐京兆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唐玄宗开元十五年(727)进士,为校书郎,开元二十二年(734)中博学宏词,授汜水(今河南荥阳县境)尉,再迁江宁,故世称王江宁。天宝七年谪迁潭阳郡龙标(今湖南黔阳县)尉。安史乱后还乡,道出亳州,被刺史闾丘晓所杀。王昌龄当时曾名重一时,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称,是一代七绝圣手。其诗多为当时边塞军旅生活题材,描绘边塞风光,激励士气,气势雄浑,格调高昂,手法细腻,其诗《从军行》七首、《出塞》二首都很有名。也有以感时、宫怨、送别为题材的佳作。有《王昌龄集》。

曹植

曹植

曹植(192-232),字子建,曹操的儿子,曹丕的弟弟,是建安时期最有才华的诗人。早期很受其父的宠爱,几乎被立为太子,因而受到其兄曹丕的嫉恨。曹丕即位后,曹植遭到了严重的打击与迫害,几次被贬爵移封。曹丕死,曹叡即位后,曹植曾多次上书,希望能有报效国家的机会,但都未能如愿。最后在困顿苦闷中死去,年仅四十一岁。曹植的生活和创作,以曹丕即位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作品表现了他的政治抱负和对于建功立业的热烈向往,同时也写了一些反映社会动乱和表现人民疾苦的诗篇。后期作品则较多地反映了封建统治集团的内部矛盾,表现了自己受压抑,有志不得伸的悲愤情绪,对我们认识曹魏王朝,认识被「忠孝仁义」纱幕遮盖着的统治阶级内部的冷酷凶残,有一定的价值。曹植的诗歌艺术成就较高,《诗品》说它「骨气奇高,词采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同时,曹植又是最早的注意声律的人,他的作品多声调和谐,韵节响亮。清代沈德潜曾说:「子建诗五色相宣,八音朗畅」,对五言诗的发展有重要贡献。他的章表辞赋也很著名,都洋溢着非凡的才气。作品有《曹子建集》。诗歌注本以黄节的《曹子建诗注》较为详备。

李贺

李贺

李贺(790-816),字长吉,河南昌谷(今河南省宜阳县)人。唐皇室远支。因父亲名晋肃,「晋」、「进」同音,不得参加进士科考试,堵塞了仕进之路,仅作过几年奉礼郎(管宗庙祭祀司仪一类事务的从九品小官)。他对这种低微的职务很不满,年少失意,心情抑郁,再加上刻苦作诗,损害了身体,年仅二十七岁就逝世了。李贺早年即工诗,很有才名,受知于韩愈、皇甫湜。他继承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又从汉魏六朝乐府及萧梁艳体诗多所汲取,以丰富的想象力和新颖诡异的语言,表现出幽奇神秘的意境,要凌驾大自然而创造出新奇幽美的艺术境界,形成了自己的独创风格,并对中晚唐某些诗人发生了一些影响。他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想象丰富,语言新颖诡异。但由于仕进无路,少年失意,使他生活孤寂,性情冷僻,诗中常带有感伤、消沉的情调。他作诗态度严肃,冥索苦思,命意遣词,都力求深刻、独到。

辛弃疾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南宋词人,济南历城人,原字坦夫,后字幼安,号稼轩。高宗绍兴末,聚众二千隶耿京部,为掌书记。奉京命奏事建康,闻张安国杀京降金,归擒之,献俘行在。孝宗乾道时,累知滁州,宽征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淳熙中,知潭州兼湖南安抚使,创建飞虎军,雄镇一方。历浙西提点刑狱、知福州兼福建安抚使。为谏官诬劾落职,居铅山。起知绍兴府兼浙东安抚使,历知镇江、隆兴府。进枢密都承旨,未受命而卒。后追谥忠敏。一生力主抗金。擅为长短句,风格悲壮激烈,与苏轼并称“苏辛”。有《稼轩长短句》等。

刘禹锡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人,自言系出中山。贞元九年登进士第,又登吏部取士科,授大子校书。为淮南节度使杜佑幕从事,调渭南主薄。入为监察御史。永贞元年,转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参与王叔文革新活动。宪宗主,贬连州刺史,再贬朗州司马。元和十年奉诏还京,因作诗语涉讥刺,复贬授播州刺史,改连州。长庆、宝历中,历夔、和二州刺史。大和初,入朝为主客、礼部郎中,充集贤直学士,复出为苏、汝、同三州刺史。开成元年,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改秘书监分司,加检校礼部尚书。卒,世称刘宾客。禹锡诗造精绝,白居易称之为“诗豪”。与白居易并称“刘白”,与柳宗元并称“刘柳”。曾仿民歌体作《竹枝词》、《柳枝词》、《插田歌》等组诗。又著有《天论》等。有《刘禹锡集》四十卷。

贺知章

贺知章

贺知章(659─744),字季真,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少以文词知名。武后證圣元年(695)登进士第,因陆象先引荐,授国子四门博士,后迁太常博士。玄宗开元十年(722),因张说荐,入丽正殿修书。十三年,迁礼部侍郎,后为太子宾客、秘书监。为人旷达不羁,不拘礼法。善谈笑,时人誉为“清淡风流”。晚年尤放诞,自号“四明狂客”、“秘书外监”。世称贺监。与张旭、包融、张若虚号为“吴中四士”。性放旷,好饮酒,与李白友善。工书法,尤擅草隶。天宝初,因病乃上疏度为道士,至乡卒。有《贺秘监集》。

陈子昂

陈子昂

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射洪西北)人。年少时就富于浪漫的豪侠性格。武则天光宅元年(684)举进士,因上《大周受命颂》受武则天赏识,拜麟台正字,后迁右拾遗。陈子昂敢于针砭时弊,不避权贵。万岁通天元年(696)随从武攸宜征伐契丹。后因痛感自己的政治抱负和许多进步主张不能实现,便于圣历初(698)辞官返乡。武三思县令段简诬陷他,因此入狱,后忧愤而死。终年仅四十二岁。陈子昂为初唐后期才智志向过人的诗人,在诗歌的理论与创作上都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他于诗标举汉魏风骨,强调风雅比兴,反对形式主义的齐梁诗风。他是倡导唐代诗歌革新的先驱,对唐诗发展影响很大。他的散文取法古代,摒弃浮艳之风,反对骈文,独具清峻的风格。著有《陈伯玉集》。

上一页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末页共1293位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