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冶

李冶(?—784),一作裕。字季兰,后为女道士,是中唐诗坛上享受盛名的女诗人。生于长江三峡一带,何州县不详,后长期寓居江浙。幼聪慧,六岁能诗,善弹琴,出家为女道士。曾应诏赴阙,留宫中月馀,放还。专心翰墨,善弹琴,工格律,与当时诗人刘长卿、陆羽、皎然等有诗往还,又与阎伯均最善,人目为“风情女子”。德宗建中间于长安陷朱泚之乱,上朱泚诗中有不敬朝廷语,德宗于贞元元年(784)平朱泚乱回长安后下令扑杀。其诗以五言擅场,唐高仲武评曰:“形气既雄,诗意亦荡,自鲍昭以下,罕有其伦。如‘远水浮仙棹,寒星伴使车’,盖五言之佳境也,上仿班姬则不足,下比韩英则有馀。”《全唐诗》存诗19首。►16篇诗文

生平

李冶容貌俊美,天赋极高,从小就显露诗才,六岁那年,曾写下一首咏蔷薇诗:“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架却”,谐音“嫁却”。她父亲认为此诗不祥: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乱,长大后恐为失行妇人。而这也不幸被他父亲言中(原文:季兰五六岁时,其父抱于庭,令咏蔷薇云云。父恚曰:“必失行妇也。”后竟如其言)。

长大后出家为女道士的她依然神情潇洒,专心翰墨,生性浪漫,爱作雅谑,加及她又善弹琴,尤工格律。当时超然物外的知名作家陆羽和释皎然均同她意甚相得,著名诗人刘长卿也与她有密切联系。她还与朱放、韩揆、阎伯钧、萧叔子等人情意非常投合。她的《寄朱放》、《送阎二十六赴剡县》等诗一扫从来女性作家的羞涩之态,坦然男女社交,在其后千年的历史上都是罕见的。

唐朝天宝年间,唐玄宗闻知她的诗才,特地召见她赴京入宫,那时,她已进入暮年,正栖身著名的花都广陵。接旨后,只得应命北上。她有七律《恩命追入留别广陵故人》,《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以为“其详词意,不类冶作”,似乎缺乏根据。

文学成就

李冶的诗以五言擅长,多酬赠谴怀之作。刘长卿对她的诗极其赞赏,称她为“女中诗豪”。高仲武评论说:“士有百行,女唯四德。季兰则不然。形器既雄,诗意亦荡。自鲍照以下,罕有其伦。”又说她“上比班姬(婕妤)则不足,下比韩英(兰英)则有余。不以迟暮,亦一俊妪。”

她与薛涛鱼玄机刘采春一起,被人称为“唐代四大女诗人”。宋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著录《李季兰集》一卷,今已失传,仅存诗十六首。清人汪如藻在修编《四库全书》时进献给乾隆皇帝的藏书中也有《薛涛李冶诗集》二卷。

诗词迷网提供李冶简介、生平经历、代表作品等详细信息。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author/277.html

李冶经典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