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
标准字体

詩的拼音和注音

拼音:shī注音:ㄕ

詩的部首、笔画和笔顺

詩的部首 言部

部外笔画 6

总笔画 13

结构 左右

笔顺 丶一一一丨フ一一丨一一丨丶 (笔顺详解

詩的输入法和编码

五笔 YFFY

仓颉 YRGDI

郑码 SBDS

四角 04641

中文电码 6108

统一码 8A69

詩的异体字

詩的意思和字义

基本字义

shī(ㄕ)

⒈  文學體裁的一種,通過有節奏和韻律的語言反映生活,抒發情感:詩歌。詩話(①評論詩人、詩歌、詩派以及記錄詩人議論、行事的著作;②古代說唱藝術的一種)。詩集。詩劇。詩篇。詩人。詩章。詩史。吟詩。

⒉  中國古書名,《詩經》的簡稱。

詩的康熙字典

詩【酉集上】【言部】 康熙筆画:13画,部外筆画:6画

〔古文〕《唐韻》書之切《集韻》《韻會》《正韻》申之切,始平聲。《說文》志也。《釋名》之也,志之所之也。《書·舜典》詩言志。《傳》心之所之謂之志。心有所之,必形于言,故曰詩言志。《詩·國風·關雎序》在心爲志,發言爲詩。《前漢·藝文志》誦其言,謂之詩。《舊唐書·經籍志》詩以紀興衰誦歡。

六詩。《周禮·春官·大師》敎六詩。《疏》按詩上下惟有風雅頌是詩之名也。三者之中有比賦興,故總謂之六詩。《鄭康成·六藝論》詩,絃歌諷諭之聲也。朱子曰:風雅頌,聲樂部分之名。賦比興,則所以制作風雅頌之體也。

樂章也。《荀子·勸學篇》詩者,中聲之所止也。《註》詩謂樂章,所以節聲音,至乎中而止,不使流淫也。

《類篇》承也,持也。《禮·內則》國君世子生三日,卜士負之,吉者宿齊,朝服寢門外,詩負之。《註》詩之言承也。《疏》《詩含神霧》云:詩者,持也。以手維持,則承奉之義,謂以手承下而抱負之。

姓。《後漢·南蠻傳》詩索,交阯朱䳒人。

《字彙補》讀作誅。《荀子·王制篇》修憲令,審詩商。《註》詩商,當爲誅賞。《樂論篇》作審誅賞。

詩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詩【卷三】【言部】

志也。从言寺聲。訨,古文詩省。書之切

说文解字注

(詩)志也。毛詩序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爲志。發言爲詩。按許不云志之所之。徑云志也者。序析言之。許渾言之也。所以多渾言之者、欲使人因屬以求别也。又特牲禮詩懷之注。詩猶承也。謂奉納之懷中。內則詩負之注。詩之言承也。按正義引含神霧云。詩、持也。假詩爲持。假持爲承。一部與六部合音冣近也。上林賦葴持。持音懲。从言。寺聲。書之切。一部。

)古文詩省。左从古文言。右从之、省寸。

诗词迷网汉语字典栏目提供汉字詩的意思、詩的笔顺、詩的读音、部首、笔画、同反义词等详细信息。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zi/詩.html

与詩同笔画的字

詩的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