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
常用字现通表标准字体

溜的拼音和注音

拼音:liū liù注音:ㄌ一ㄡ ㄌ一ㄡˋ

溜的部首、笔画和笔顺

溜的部首 氵部

部外笔画 10

总笔画 13

结构 左右

造字法 形声:从氵、留声

笔顺 丶丶一ノフ丶フノ丨フ一丨一 (笔顺详解

溜的输入法和编码

五笔 IQYL

仓颉 EHHW

郑码 VRYK

四角 37162

中文电码 3296

区位码 3379

统一码 6E9C

溜的异体字

溜的意思和字义

基本字义

liū(ㄌ一ㄡ)

⒈  滑行,(往下)滑:溜冰。

⒉  光滑,平滑,无阻碍:溜圆。溜光。

⒊  趁人不见走开:溜走。溜号。

⒋  同“熘”。

其他字义

liù(ㄌ一ㄡˋ)

⒈  迅急的水流:大溜。急溜。

⒉  顺房檐滴下来的水,房顶上流下的水:檐溜。承溜。

⒊  房檐上安的接雨水用的长水槽:水溜。

⒋  量词,指行(háng )列,排:一溜三间房。

⒌  某一地点附近的地方:这溜儿的果木树很多。

溜的康熙字典

溜【巳集上】【水部】 康熙筆画:14画,部外筆画:10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力救切,音霤。水名。《說文》水在鬱林郡。《後漢·郡國志》鬱林郡有中溜縣。

《水經注》漢水於槃頭郡南與溜水合。

水溜下也。《孫綽·遊天台山賦》醴泉涌溜于隂渠。

《馬觀瀛涯勝覽》弱水三千,舟行遇風,一失入溜,則水弱而沒溺。

發也。《管子·宙合篇》減溜大成。《註》減,盡也。溜,發也。言徧環畢莫不備得,故曰減溜大成。

與霤同。《左傳·宣三年》三進及溜。《正義》溜,謂簷下水滴之處。

《集韻》力求切,音留。義同。

與留同。《戰國策》成皋石溜之地。《註》古作石留。

與流通。《靈樞經》所溜爲滎。《註》溜,流同。

溜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澑【卷十一】【水部】

水。出鬱林郡。从水畱聲。力救切

说文解字注

(澑)澑水。出鬱林郡。不言縣者、有未審也。鬱林郡在今廣西。前志有中畱縣。師古曰。畱、力救反。水名。葢中畱、潭中皆以水得名也。後志及宋書州郡志作中澑。字從水。疑前志亦當從水。元和郡縣志曰。貞觀八年改南昆州爲桺州。因桺江爲名。桺州卽今桺州府。桺江出苗地。至今貴州古州永從縣生苗畍中。東南入廣西。至桺城縣曰桺江。至象州會於盤江。桺江卽古澑水。後世譌其字耳。从水。畱聲。力救切。三部。按今俗訓爲水急流。

诗词迷网汉语字典栏目提供汉字溜的意思、溜的笔顺、溜的读音、部首、笔画、同反义词等详细信息。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zi/溜.html

与溜同笔画的字

溜的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