兀
现通表标准字体

兀的拼音和注音

拼音:wù注音:ㄨˋ

兀的部首、笔画和笔顺

兀的部首 儿部

部外笔画 1

总笔画 3

结构 上下

造字法 会意

笔顺 一ノフ (笔顺详解

兀的输入法和编码

五笔 GQV

仓颉 MU

郑码 GR

四角 10212

中文电码 0335

区位码 5603

统一码 5140

兀的异体字

兀的意思和字义

基本字义

wù(ㄨˋ)

⒈  高而上平,形容秃山,泛指秃:兀鹫。“蜀山兀,阿房出。”

⒉  高高地突起:兀然(a.高高突起的样子;b.突然;c.昏沉无知的样子)。突兀。

⒊  中国元曲中用作发语词:兀那。兀的()(a.这,这个;b.怎么,怎的;c.突然)。

兀的康熙字典

兀【子集下】【儿部】 康熙筆画:3画,部外筆画:1画

《唐韻》《集韻》《韻會》《正韻》五忽切,音杌。《說文》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

刖足曰兀。《莊子·德充符》魯有兀者叔山無趾,踵見仲尼。仲尼曰:無趾,兀者也。

《柳宗元·晉問篇》乗水潦之波,以入於河而流焉,盪突硉兀。《註》危石也。

兀兀,不動貌。《韓愈·進學解》常兀兀以窮年。

《正韻》臬兀,不安也。亦作卼。《易·困卦》于臲卼。

姓。《韻會》後魏改樂安王元覽爲兀氏。

《韻會》或作掘。《莊子·齊物論》掘若槁木。

兀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兀【卷八】【儿部】

高而上平也。从一在人上。讀若敻。茂陵有兀桑里。五忽切

说文解字注

(兀)高而上平也。从一在儿上。儿各本作人。今正。一在儿上。高而平之意也。凡从兀聲之字多取孤高之意。讀若夐。夐今韵在四十四諍。古音在元寒部。今韵十月者、元之人也。兀音同月。是以跀亦作。其平聲讀如涓。在十四部。今音五忽切。茂陵有兀桑里。地理志右扶風有茂陵縣。郡國志同。許多言鄉言亭。此言里者、葢周秦舊名。

诗词迷网汉语字典栏目提供汉字兀的意思、兀的笔顺、兀的读音、部首、笔画、同反义词等详细信息。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zi/兀.html

与兀同笔画的字

兀的同音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