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

苏轼〔宋朝〕
秋禾不满眼,宿麦种亦稀。
永愧此邦人,芒刺在肤肌。
平生五千卷,一字不救饥。
方将怨无襦,忽复歌缁衣。
堂堂孔北海,直气凛群儿。
朱轮未及郊,清风已先驰。
何以累君子,十万贫与羸。
滔滔满四方,我行竟安之。
何时剑关路,春山闻子规。
拼音解读
qiū hé bú mǎn yǎn ,xiǔ mài zhǒng yì xī 。
yǒng kuì cǐ bāng rén ,máng cì zài fū jī 。
píng shēng wǔ qiān juàn ,yī zì bú jiù jī 。
fāng jiāng yuàn wú rú ,hū fù gē zī yī 。
táng táng kǒng běi hǎi ,zhí qì lǐn qún ér 。
zhū lún wèi jí jiāo ,qīng fēng yǐ xiān chí 。
hé yǐ lèi jun1 zǐ ,shí wàn pín yǔ léi 。
tāo tāo mǎn sì fāng ,wǒ háng jìng ān zhī 。
hé shí jiàn guān lù ,chūn shān wén zǐ gu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注释

注释:
1、秋禾:秋熟的谷物。
2、宿麦:隔年成熟的麦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出自苏轼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98031.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以屏山赠欧阳叔弼

    苏轼〔宋朝〕

    漫郎天骨清,生与世俗异。
    学道新有得,为贫聊复仕。
    每于红尘中,尝起青霞志。
    屏山辍赠子,莫遣污簪珥。
    寓目紫翠间,安眠本非睡。
    梦中化为鹤,飞入长松寺。

  • 皂罗特髻(采菱拾翠)

    苏轼〔宋朝〕

    采菱拾翠,算似此佳名,阿谁消得。采菱拾翠,称使君知客。千金买、采菱拾翠,更罗裙、满把珍珠结。采菱拾翠,正髻鬟初合。
    真个、采菱拾翠,但深怜轻拍,一双手、采菱拾翠,绣衾下、抱著俱香滑。采菱拾翠,待到京寻觅。

  • 美哉一首送韦城主簿欧阳君

    苏轼〔宋朝〕

    美哉水,洋洋乎。
    我怀先生,送之子于城隅。
    洋洋乎,美哉水。
    我送之子,至于新渡。
    念彼嵩雒,眷焉西顾。
    之子于迈,至于白马。
    白马旧邦,其构维新。
    邦人流涕,画舫之孙。
    相其口髯,尚克似之。
    先生遗民,之子往字。

  • 春宵

    苏轼〔宋朝〕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 寄高令

    苏轼〔宋朝〕

    满地春风扫落花,几番曾醉长官衙。
    诗成锦绣开胸臆,论极冰霜绕齿牙。
    别后与谁同把酒,客中无日不思家。
    田园知有儿孙委,早晚扁舟到海涯。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和孔郎中荆林马上见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