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下送辛大之鄂

孟浩然〔唐朝〕
南国辛居士,言归旧竹林。未逢调鼎用,徒有济川心。
予亦忘机者,田园在汉阴。因君故乡去,遥寄式微吟。
拼音解读
nán guó xīn jū shì ,yán guī jiù zhú lín 。wèi féng diào dǐng yòng ,tú yǒu jì chuān xīn 。
yǔ yì wàng jī zhě ,tián yuán zài hàn yīn 。yīn jun1 gù xiāng qù ,yáo jì shì wēi yí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鉴赏

前四句叙述辛大,后四句叙述自己。南方的辛居士,要回家乡去了。他空有“济川”之心,而没有发挥“调鼎”之用。信佛教而不出家的称为居士。“济川”,在这里也是求官的比喻。“调鼎”本来是宰相的职责,这里用来比喻做官。这两句诗,写得很堂皇,说穿了,只是说;他想求个一官半职,可是竟没有到手。有人把“济川心”讲做“救世济民的心”,未免抬得太高了。

后半首说自己也是一个“忘机者”,家园也在汉水边上,因为听说你要回家去,所以从远地寄这首诗给你,以表慰问之情。“忘机者”是忘却了一切求名求利、勾心斗角的机心的人。这是高尚的比喻,事实上是指那些在功名道路上的失败者。《诗经·邶风》有一首诗,题名《式微》。有一个黎国的诸侯,失去了政权,寄居在卫国。他的臣子做了这首诗,劝他回去。“式微”的意义是很微贱。亡国之君,流落在外,是微贱之至的人。孟浩然说这首诗是“式微吟”,是鼓励辛大回家乡的意思。这个辛大,想必也是一位落第进士,和孟浩然一样的失意人物。所以这首送别诗,没有惜别之意,而表达了自己的式微之感,从而抒写了自己的乡愁。古典文学中用“式微”一词,相当于现在的“没落”。“式馓吟”就是“没落之歌”。

作者介绍

孟浩然

孟浩然

孟浩然(689─740),本名浩,字浩然,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市)人。早年隐居家乡襄阳附近的鹿门山,闭门读书,以诗自娱。曾游历长江南北各地,巴蜀、吴越、湘赣等地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四十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不第。张九龄镇荆州时,署其为荆州从事,不久,患疽而卒,终年五十二岁。他是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主要作家之一。诗与王维齐名,号王孟。其诗每无意求工而清超越俗,正复出人意表,清闲浅淡中,自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有《孟浩然集》。►278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都下送辛大之鄂》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都下送辛大之鄂》出自孟浩然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8351.html

孟浩然相关诗词

  • 扬子津望京口

    孟浩然〔唐朝〕

    北固临京口,夷山近海滨。 江风白浪起,愁杀渡头人。

  • 经七里滩

    孟浩然〔唐朝〕

    予奉垂堂诫,千金非所轻。为多山水乐,频作泛舟行。
    五岳追向子,三湘吊屈平。湖经洞庭阔,江入新安清。
    复闻严陵濑,乃在兹湍路。叠障数百里,沿洄非一趣。
    彩翠相氛氲,别流乱奔注。钓矶平可坐,苔磴滑难步。
    猿饮石下潭,鸟还日边树。观奇恨来晚,倚棹惜将暮。
    挥手弄潺湲,从兹洗尘虑。

  • 初秋

    孟浩然〔唐朝〕

    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 自浔阳泛舟经明海

    孟浩然〔唐朝〕

    大江分九流,淼淼成水乡。舟子乘利涉,往来至浔阳。
    因之泛五湖,流浪经三湘。观涛壮枚发,吊屈痛沉湘。
    魏阙心恒在,金门诏不忘。遥怜上林雁,冰泮也回翔。

  • 送卢少府使入秦

    孟浩然〔唐朝〕

    楚关望秦国,相去千里馀。州县勤王事,山河转使车。
    祖筵江上列,离恨别前书。愿及芳年赏,娇莺二月初。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都下送辛大之鄂》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