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回文秋闺怨

苏轼〔宋朝〕
井桐双照新妆冷。冷妆新照双桐井。羞对井花愁。愁花井对羞。
影孤怜夜永。永夜怜孤影。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
拼音解读
jǐng tóng shuāng zhào xīn zhuāng lěng 。lěng zhuāng xīn zhào shuāng tóng jǐng 。xiū duì jǐng huā chóu 。chóu huā jǐng duì xiū 。
yǐng gū lián yè yǒng 。yǒng yè lián gū yǐng 。lóu shàng bú yí qiū 。qiū yí bú shàng l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简析

  这是一首回文词,但与一般整首倒读的回文词有所不同。此词两句一组,下句为上句的倒读,这比起一般回文诗整首倒读的作法要容易些,因而对作者思想束缚也少些。这首回文词是作者“四时闺怨”中的“秋闺怨”。苏轼有七首《菩萨蛮》回文词,这些词中,如“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颦浅念谁人,人谁念浅颦”、“楼上不宜秋,秋宜不上楼”、“归不恨开迟,迟开恨不归”等,下句补充发展了上句,故为妙构。这首词在格律、内容感情、意境等方面都符合回文词的要求,同时又不失作者的大家气派,实为难得。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菩萨蛮·回文秋闺怨》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出自苏轼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8045.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赠孙莘老七绝 其七

    苏轼〔宋朝〕

    去年腊日访孤山,曾借僧窗半日闲。
    不为思归对妻子,道人有约径须还。

  • 过建昌李野夫公择故居

    苏轼〔宋朝〕

    彭蠡东北源,庐阜西南麓。
    何人修水上,种此一双玉。
    思之不可见,破宅余修竹。
    四邻戒莫犯,十亩森似束。
    我来仲夏初,解箨呈新绿。
    幽鸟向我鸣,野人留我宿。
    徘徊不忍去,微月挂乔木。
    遥想他年归,解组巾一幅。
    对床老兄弟,夜雨鸣竹屋。
    卧听邻寺钟,书窗有残烛。

  • 初秋寄子由

    苏轼〔宋朝〕

    百川日夜逝,物我相随去。
    惟有宿昔心,依然守故处。
    忆在怀远驿,闭门秋暑中。
    藜羹对书史,挥汗与子同。
    西风忽凄厉,落叶穿户牖。
    子起寻夹衣,感叹执我手。
    朱颜不可恃,此语君莫疑。
    别离恐不免,功名定难期。
    当时已凄断,况此两衰老。
    失途既难追,学道恨不早。
    买田秋已议,筑室春当成。
    雪堂风雨夜,已作对床声。

  • 文与可有诗见寄云待将一段鹅溪绢扫取寒梢万尺长次韵答之

    苏轼〔宋朝〕

    为爱鹅溪白茧光,扫残鸡距紫毫芒。
    世间那有千寻竹,月落庭空影许长。

  • 醉落魄(述情)

    苏轼〔宋朝〕

    轻云微月。二更酒醒船初发。孤城回望苍烟合。公子佳人,不记归时节。
    巾偏扇坠滕床滑。觉来幽梦无人说。此生飘荡何时歇。家在西南,长作东南别。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菩萨蛮·回文秋闺怨》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