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阵图

杜甫〔唐朝〕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名成一作:名高)
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拼音解读
gōng gài sān fèn guó ,míng chéng bā zhèn tú 。(míng chéng yī zuò :míng gāo )
jiāng liú shí bú zhuǎn ,yí hèn shī tūn wú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三国鼎立,孔明的功勋最为卓著,他创制的八卦阵,更是名扬千古。
任凭江流冲击,石头却依然如故,千年遗恨,在于刘备失策想吞吴。

注释
盖:超过。
八阵图:由八种阵势组成的图形,用来操练军队或作战。
三分国:指三国时魏、蜀、吴三国。
石不转:指涨水时,八阵图的石块仍然不动。
失吞吴:是吞吴失策的意思。

赏析

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写于大历元年(766)。

“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

第一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程中,功绩最为卓绝。三国并存局面的形成,固然有许多因素,而诸葛亮辅助刘备从无到有地创建蜀国基业,应该说就是重要原因之一。杜甫这一高度概括的赞语,客观地反映了三国时代的历史真实。

第二句是从具体的方面来写,说诸葛亮创制八阵图使他声名更加卓著。对这一点古人曾屡加称颂,如成都武侯祠中的碑刻就写道:“一统经纶志未酬,布阵有图诚妙略。”“江上阵图犹布列,蜀中相业有辉光。”而杜甫的这句诗则是更集中、更凝炼地赞颂了诸葛亮的军事业绩。头两句诗在写法上用的是对仗句,“三分国”对“八阵图”,以全局性的业绩对军事上的贡献,显得精巧工整,自然妥帖。

在结构上,前句劈头提起,开门见山;后句点出诗题,进一步赞颂功绩,同时又为下面凭吊遗迹作了铺垫。“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八阵图”遗址在夔州西南永安宫前平沙上。

据《荆州图副》和刘禹锡《嘉话录》记载,这里的八阵图聚细石成堆,高五尺,六十围,纵横棋布,排列为六十四堆,始终保持原来的样子不变,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六百年来岿然不动。前一句极精炼地写出了遗迹这一富有神奇色彩的特征。“石不转”,化用了《诗经。邶风。柏舟》中的诗句“我心匪石,不可转也”。

在作者看来,这种神奇色彩和诸葛亮的精神心志有内在的联系:他对蜀汉政权和统一大业忠贞不二,矢志不移,如磐石之不可动摇。同时,这散而复聚、长年不变的八阵图石堆的存在,似乎又是诸葛亮对自己赍志以殁表示惋惜、遗憾的象征,所以杜甫紧接着写的最后一句是“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当然,这首诗与其说是在写诸葛亮的“遗恨”,无宁说是杜甫在为诸葛亮惋惜,并在这种惋惜之中渗透了杜甫“伤己垂暮无成”(黄生语)的抑郁情怀。这首怀古绝句,具有融议论入诗的特点。但这种议论并不空洞抽象,而是语言生动形象,抒情色彩浓郁。诗人把怀古和述怀融为一体,浑然不分,给人一种此恨绵绵、余意不尽的感觉。

创作背景

杜甫在公元766年(唐代宗大历元年)夏迁居夔州,夔州有武侯庙,江边有八阵图,传说为三国时诸葛亮在夔州江滩所设。向来景仰诸葛亮的杜甫用了许多笔墨记咏古迹抒发情怀。《八阵图》便是其中一首。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八阵图》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八阵图》出自杜甫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8.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彭衙行(郃阳县西北有彭衙城)

    杜甫〔唐朝〕

    忆昔避贼初,北走经险艰。夜深彭衙道,月照白水山。
    尽室久徒步,逢人多厚颜。参差谷鸟吟,不见游子还。
    痴女饥咬我,啼畏虎狼闻。怀中掩其口,反侧声愈嗔。
    小儿强解事,故索苦李餐。一旬半雷雨,泥泞相牵攀。
    既无御雨备,径滑衣又寒。有时经契阔,竟日数里间。
    野果充糇粮,卑枝成屋椽。早行石上水,暮宿天边烟。
    少留周家洼,欲出芦子关。故人有孙宰,高义薄曾云。
    延客已曛黑,张灯启重门。暖汤濯我足,翦纸招我魂。
    从此出妻孥,相视涕阑干。众雏烂熳睡,唤起沾盘餐。
    誓将与夫子,永结为弟昆。遂空所坐堂,安居奉我欢。
    谁肯艰难际,豁达露心肝。别来岁月周,胡羯仍构患。
    何当有翅翎,飞去堕尔前。

  • 八哀诗·故司徒李公光弼

    杜甫〔唐朝〕

    司徒天宝末,北收晋阳甲。胡骑攻吾城,愁寂意不惬。
    人安若泰山,蓟北断右胁。朔方气乃苏,黎首见帝业。
    二宫泣西郊,九庙起颓压。未散河阳卒,思明伪臣妾。
    复自碣石来,火焚乾坤猎。高视笑禄山,公又大献捷。
    异王册崇勋,小敌信所怯。拥兵镇河汴,千里初妥帖。
    青蝇纷营营,风雨秋一叶。内省未入朝,死泪终映睫。
    大屋去高栋,长城扫遗堞。平生白羽扇,零落蛟龙匣。
    雅望与英姿,恻怆槐里接。三军晦光彩,烈士痛稠叠。
    直笔在史臣,将来洗箱箧。吾思哭孤冢,南纪阻归楫。
    扶颠永萧条,未济失利涉。疲苶竟何人,洒涕巴东峡。

  • 愁坐

    杜甫〔唐朝〕

    高斋常见野,愁坐更临门。十月山寒重,孤城月水昏。
    葭萌氐种迥,左担犬戎存。终日忧奔走,归期未敢论。

  • 敬寄族弟唐十八使君

    杜甫〔唐朝〕

    与君陶唐后,盛族多其人。圣贤冠史籍,枝派罗源津。
    在今气磊落,巧伪莫敢亲。介立实吾弟,济时肯杀身。
    物白讳受玷,行高无污真。得罪永泰末,放之五溪滨。
    鸾凤有铩翮,先儒曾抱麟。雷霆霹长松,骨大却生筋。
    一失不足伤,念子孰自珍。泊舟楚宫岸,恋阙浩酸辛。
    除名配清江,厥土巫峡邻。登陆将首途,笔札枉所申。
    归朝跼病肺,叙旧思重陈。春风洪涛壮,谷转颇弥旬。
    我能泛中流,搪突鼍獭瞋.长年已省柁,慰此贞良臣。

  • 大历三年春白帝城放船出瞿塘峡久居夔府将适…凡四十韵

    杜甫〔唐朝〕

    老向巴人里,今辞楚塞隅。入舟翻不乐,解缆独长吁。
    窄转深啼狖,虚随乱浴凫。石苔凌几杖,空翠扑肌肤。
    叠壁排霜剑,奔泉溅水珠。杳冥藤上下,浓澹树荣枯。
    神女峰娟妙,昭君宅有无。曲留明怨惜,梦尽失欢娱。
    摆阖盘涡沸,欹斜激浪输。风雷缠地脉,冰雪耀天衢。
    鹿角真走险,狼头如跋胡。恶滩宁变色,高卧负微躯。
    书史全倾挠,装囊半压濡。生涯临臬兀,死地脱斯须。
    不有平川决,焉知众壑趋。乾坤霾涨海,雨露洗春芜。
    鸥鸟牵丝飏,骊龙濯锦纡。落霞沉绿绮,残月坏金枢。
    泥笋苞初荻,沙茸出小蒲。雁儿争水马,燕子逐樯乌。
    绝岛容烟雾,环洲纳晓晡。前闻辨陶牧,转眄拂宜都。
    县郭南畿好,津亭北望孤。劳心依憩息,朗咏划昭苏。
    意遣乐还笑,衰迷贤与愚。飘萧将素发,汩没听洪炉。
    丘壑曾忘返,文章敢自诬。此生遭圣代,谁分哭穷途。
    卧疾淹为客,蒙恩早厕儒。廷争酬造化,朴直乞江湖。
    滟滪险相迫,沧浪深可逾。浮名寻已已,懒计却区区。
    喜近天皇寺,先披古画图。应经帝子渚,同泣舜苍梧。
    朝士兼戎服,君王按湛卢。旄头初俶扰,鹑首丽泥涂。
    甲卒身虽贵,书生道固殊。出尘皆野鹤,历块匪辕驹。
    伊吕终难降,韩彭不易呼。五云高太甲,六月旷抟扶。
    回首黎元病,争权将帅诛。山林托疲苶,未必免崎岖。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八阵图》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