卜算子·樽前一曲歌

杜安世〔宋朝〕
尊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才欲歌时泪已流,恨应更、多于泪。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我亦情多不忍闻,怕和我、成憔悴。
拼音解读
zūn qián yī qǔ gē 。gē lǐ qiān zhòng yì ,cái yù gē shí lèi yǐ liú ,hèn yīng gèng 、duō yú lèi 。
shì wèn yuán hé shì 。bú yǔ rú chī zuì 。wǒ yì qíng duō bú rěn wén ,pà hé wǒ 、chéng qiáo cuì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①尊前:在酒尊之前。

赏析

这首词类白居易之《琵琶行》,写的是作者闻歌伤怀之感。

上片写歌女的演唱,相当于白诗对琵琶女演奏的叙写。“樽前一曲歌,歌里千重意”,一曲歌而能具千重意,想必亦能说尽胸中无限事;而这“无限事”又必非乐事,当是平生种种不得意之恨事。这是从后二句中“恨”“泪”等字可得而知的。首二句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加顶真的修辞,比较一般的“流水对”更见跌宕多姿,对于歌唱本身亦有模似效用。“才欲歌时泪已流”一句乃倒折一笔,意即“未成曲调先有情”。

“恨应更、多于泪”,又翻进一笔,突出歌中苦恨之多。白居易诗对音乐本身的高低、疾徐、滑涩、断连等等,有极为详尽的描摹形容。而此词抓住歌者形态特点层层推进,启发读者去想象那歌声的悲苦与宛转。

“试问缘何事?不语如痴醉”,对歌女的悲凄身世作了暗示,相当于琵琶女放拨沉吟、自道辛酸的大段文字。但白诗中的详尽的直白,此完全作了暗示的处理。当听者为动听的演唱感染,希望进一步了解歌者身世时,她却“不语如痴醉”。这样写大有“此时无声胜有声”之妙。

末三句写词人由此产生同情并勾起自我感伤,相当于白居易对琵琶女的自我表白。但此词却只说“我亦情多不忍闻”,好像是说:歌女不语也罢,只怕我还受不了呢。由此可知,这里亦有一种同病相怜、物伤其类的感情,因此以至于“怕和我、成憔悴”。

和白居易《琵琶行》不同的是,这首词善抒情,妙悬念的设置,化实为虚,得其空灵。同时,此词运笔颇饶顿挫,上片用递进写法,下片则一波三折,读来引人入胜。

作者介绍

杜安世

杜安世

杜安世,京兆(今陕西西安)人。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一载《杜寿域词》一卷,谓「京兆杜安世撰,未详其人,词亦不工」;列于张先后、欧阳修前。黄昇《花庵词选》云:字安世,名寿域。有陆贻典校本《杜寿域词》。与《四库总目提要》卷二OO谓其词「往往失之浅俗,字句尤多凑泊」。►21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卜算子·樽前一曲歌》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卜算子·樽前一曲歌》出自杜安世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7890.html

杜安世相关诗词

  • 鹤冲天·清明天气

    杜安世〔宋朝〕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台榭绿阴浓。薰风细。燕子巢方就,盆池小,新荷蔽。恰是逍遥际。单夹衣裳,半栊软玉肌体。
    石榴美艳,一撮红绡比。窗外数修篁,寒相倚。有个关心处,难相见、空凝睇。行坐深闺里。懒更妆梳,自知新来憔悴。

  • 剔银灯

    杜安世〔宋朝〕

    昨夜一场风雨。催促牡丹归去。孙武宫中,石崇楼下,多情怎生为主。真疑洛浦。云水算、杳无重数。
    独倚阑干凝伫。香片乱沾尘土。争似当初,不曾相见,免恁恼人肠肚。绿丛无语。空留得、宝刀翦处。

  • 菊花新

    杜安世〔宋朝〕

    怎奈花残又莺老。槛里青梅数枝小。新荷长池沼。当晴昼、燕子声闹。
    亭栏花绽颜色好。风雨催催、等闲开了。酒醒暗思量,无个事、甚刚烦恼。

  • 两同心

    杜安世〔宋朝〕

    巍巍剑外,寒霜覆林枝。望衰柳、尚色依依。暮天静、雁阵高飞。入碧云际。江山秋色,遣客心悲。
    蜀道巇崄行迟。瞻京都迢递。听巴峡、数声猿啼。惟独个、未有归计。谩空怅望,每每无言,独对斜晖。

  • 行香子

    杜安世〔宋朝〕

    黄金叶细,碧玉枝纤。初暖日、当乍晴天。向武昌溪畔,于彭泽门前。陶潜影,张绪态,两相牵。
    数株堤面,几树桥边。嫩垂条、絮荡轻绵。系长江舴艋,拂深院秋千。寒食下,半和雨,半和烟。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卜算子·樽前一曲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