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莎行·萱草栏干

晁端礼〔宋朝〕
萱草栏干,榴花庭院。悄无人语重帘卷。屏山掩梦不多时,斜风雨细江南岸。
昼漏初传,林莺百啭。日长暗记残香篆。洞房消息有谁知,几回欲问梁间燕。
拼音解读
xuān cǎo lán gàn ,liú huā tíng yuàn 。qiāo wú rén yǔ zhòng lián juàn 。píng shān yǎn mèng bú duō shí ,xié fēng yǔ xì jiāng nán àn 。
zhòu lòu chū chuán ,lín yīng bǎi zhuàn 。rì zhǎng àn jì cán xiāng zhuàn 。dòng fáng xiāo xī yǒu shuí zhī ,jǐ huí yù wèn liáng jiān yà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①萱草:即黄花菜。夏秋开花。古人以为能使人忘忧。②屏山:画有山峦的屏风。③香篆:焚香出烟袅袅如篆字。④洞房消息:内室中的动静。

鉴赏

  这首词写一侍女,夏梦片刻,醒后犹细味梦中江南游程,但漏传莺啭,不禁又挂念需在炉中添香。而主人室内动静如何,则颇费猜疑。全词表现人物内心的寂寞无聊,婉转含蓄,细致入微。

作者介绍

晁端礼

晁端礼

晁端礼(1046~1113) 北宋词人。名一作元礼。字次膺。开德府清丰县(今属河南)人,因其父葬于济州任城(今山东济宁),遂为任城人。 一说徙家彭门(今江苏徐州)。晁补之称他为十二叔,常与唱和。神宗熙宁六年(1073)举进士,历单州城武主簿、瀛州防御推官,知州平恩县,官满授泰宁军节度推官,迁知大名府莘县事。因得罪上司,废徙达30年之久。 徽宗政和三年(1113),由于蔡京举荐,应诏来到京城。适逢宫禁中莲荷初生,他进《并蒂芙蓉》词,大得徽宗称赏。于是以承事郎为大晟府协律。黄称他"与万俟雅言(咏)齐名,按月律进词"(《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卷七)。未及供职即病逝。 晁端礼的词大约可分三类: 一是应制颂圣之作,大约即黄□所说"按月律进词"。这类词与一些寿词,只是粉饰太平,阿谀取媚,艺术价值不高。 二是描写妇女主要是歌妓的心思情态之作,不出歌筵酒席间的男欢女爱。有的词手法比较含蓄,如〔清平乐〕写"莫把绣帘垂下,妨它双燕归来";有的则辞语浅直而滥俗。 三是抒发个人游宦生活感受之作。这类词多表现作者在政治上失意时,以酒自我麻醉或以隐遁寻求解脱的思想情趣。但也有遒劲超旷之篇。如名作《绿头鸭》写中秋赏月,境界爽净高远,抒情气氛很佳,前人誉为"清婉"(《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九)。 词集《闲适集》,已佚。今传《闲斋琴趣外篇》6卷,有毛晋汲古阁景宋抄本。►182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踏莎行·萱草栏干》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踏莎行·萱草栏干》出自晁端礼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7883.html

晁端礼相关诗词

  • 庆寿光

    晁端礼〔宋朝〕

    事在可疑,有司难之。次子论列于朝,特封寿光县太君。诰词有蕴仁积善之褒,因采纶言以名所居之堂曰“积善”,日与亲旧歌酒为寿于其间,命族孙端礼作庆寿光曲,以纪一时之美。其词曰:
    丹扆疏恩,庆闱受命,圣朝广孝非常。大邑高封,名兼寿考辉光。闾巷相传盛事,焕丝五色成章。崇新栋,天语荣夸,共瞻积善华堂。
    灵龟荐祉,紫鸾称寿,千钟泛酒,百和焚香。况有新教歌舞,妙选丝篁。余庆从今沓至,看儿孙、朱紫成行。闻说道,贤德阴功,姓名仍在仙乡。

  • 一丛花

    晁端礼〔宋朝〕

    谪仙海上驾鲸鱼。谈笑下蓬壶。神寒骨重真男子,是我家、千里龙驹。经纶器业,文章光焰,流辈更谁如。
    渊明元与世情疏。松菊爱吾庐。他年定契非熊卜,也未应、鹤发樵渔。手栽露桃,亲移云杏,真是种星榆。

  • 浣溪沙·清润风光雨后天

    晁端礼〔宋朝〕

    清润风光雨后天。蔷薇花谢绿窗前。碧琉璃瓦欲生烟。
    十里闲情凭蝶梦,一春幽怨付鲲弦。小楼今夜月重圆。

  • 蓦山溪·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

    晁端礼〔宋朝〕

    栏干十二,倚遍还重倚。
    一曲一般愁,对芳草、伤春千里。
    绮窗深处,还解忆人无,碧云辞,红叶字。
    曾仗东风寄。
    缭墙深院,无路通深意。
    纵使得新声,又争知、相如名字。
    从来风韵,潇洒不禁愁,拈梨花,看菊蕊。
    应也成憔悴。

  • 河满子

    晁端礼〔宋朝〕

    满浦亭前杨柳,一年三度攀条。瞬息光阴都几许,离情常是迢迢。须信沈腰易瘦,争教潘鬓相饶。
    不忍重寻香径,还来独立溪桥。唯有无情东去水,来时曾傍兰桡。今夜欲求好梦,望中莫遣魂消。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踏莎行·萱草栏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