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

高适〔唐朝〕
饮酒莫辞醉,醉多适不愁。孰知非远别,终念对穷秋。
滑台门外见,淇水眼前流。君去应回首,风波满渡头。
拼音解读
yǐn jiǔ mò cí zuì ,zuì duō shì bú chóu 。shú zhī fēi yuǎn bié ,zhōng niàn duì qióng qiū 。
huá tái mén wài jiàn ,qí shuǐ yǎn qián liú 。jun1 qù yīng huí shǒu ,fēng bō mǎn dù tóu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韦司仓:姓韦的管仓库官员。穷:《英华》作“新”。滑台二句:唐代黄河流经滑州,淇水流入黄河。《元和郡县志》谓滑州白马县“黄河去外城二十步。”

题解

   高适曾于开元二十九年隐居淇上一年。其间曾送韦司仓顺淇水去滑台(今滑县西南临黄河)。首两句为饯行时劝酒之词。三四句写秋天远别,满怀愁绪。“淇水眼前流”说明作者的隐居地就在淇河之畔。末两句是对韦司仓前途的惦念,也说明淇河当时是可以行舟航运的。

作者介绍

高适

高适

高适(702?─765),唐代著名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蓝(今河北沧县)人。幼年家贫。二十岁后曾到长安,求仕不遇。于是北上蓟门,漫游燕赵。后客居梁、宋等地,过着「求丐自给」的流浪、渔樵、耕作生活。自称「一生徒羡鱼(希望作官),四十犹聚萤(刻苦攻读)」。天宝三年(744)秋,与李白、杜甫相会,共同饮酒赋诗,以抒襟抱。天宝八年(749),由宋州刺史张九皋的推荐,举「有道科」,授封丘尉。不久就弃职而去,客游河西。陇右节度使哥舒翰荐为左骁卫兵曹参军、掌书记。「安史之乱」爆发后,他协助哥舒翰守潼关以抵抗叛军。后受唐玄宗赏识,连升侍御史、谏议大夫。肃宗至德二年(757),因围攻永王璘有功,得唐肃宗嘉许,官职累进,历任淮南节度使,蜀、彭二州刺史,西川节度使,大都督府长史等职。代宗时官居散骑常侍,封渤海县侯。《旧唐书》称:「有唐以来,诗人之达者,唯适而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同为盛唐边塞诗代表。有《高常待集》。►20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出自高适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7718.html

高适相关诗词

  • 独孤判官部送兵

    高适〔唐朝〕

    饯君嗟远别,为客念周旋。征路今如此,前军犹眇然。
    出关逢汉壁,登陇望胡天。亦是封侯地,期君早着鞭。

  • 九曲词三首

    高适〔唐朝〕

    许国从来彻庙堂,连年不为在疆场。
    将军天上封侯印,御史台上异姓王。
    万骑争歌杨柳春,千场对舞绣骐驎。
    到处尽逢欢洽事,相看总是太平人。
    铁骑横行铁岭头,西看逻逤取封侯。
    青海只今将饮马,黄河不用更防秋。

  • 古大梁行

    高适〔唐朝〕

    古城莽苍饶荆榛,驱马荒城愁杀人,
    魏王宫观尽禾黍,信陵宾客随灰尘。
    忆昨雄都旧朝市,轩车照耀歌钟起,
    军容带甲三十万,国步连营一千里。
    全盛须臾哪可论,高台曲池无复存,
    遗墟但见狐狸迹,古地空余草木根。
    暮天摇落伤怀抱,抚剑悲歌对秋草,
    侠客犹传朱亥名,行人尚识夷门道。
    白璧黄金万户侯,宝刀骏马填山丘,
    年代凄凉不可问,往来唯见水东流。

  • 涟上题樊氏水亭

    高适〔唐朝〕

    涟上非所趣,偶为世务牵。经时驻归棹,日夕对平川。
    莫论行子愁,且得主人贤。亭上酒初熟,厨中鱼每鲜。
    自说宦游来,因之居住偏。煮盐沧海曲,种稻长淮边。
    四时常晏如,百口无饥年。菱芋藩篱下,渔樵耳目前。
    异县少朋从,我行复迍邅。向不逢此君,孤舟已言旋。
    明日又分首,风涛还眇然。

  • 涟上别王秀才

    高适〔唐朝〕

    飘飖经远道,客思满穷秋。浩荡对长涟,君行殊未休。
    崎岖山海侧,想像无前俦。何意照乘珠,忽然欲暗投。
    东路方箫条,楚歌复悲愁。暮帆使人感,去鸟兼离忧。
    行矣当自爱,壮年莫悠悠。余亦从此辞,异乡难久留。
    赠言岂终极,慎勿滞沧洲。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淇上送韦司仓往滑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