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董邵南游河北序

韩愈〔唐朝〕
  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董生举进士,屡不得志于有司,怀抱利器,郁郁适兹土。吾知其必有合也。董生勉乎哉!
夫以子之不遇时,苟慕义强仁者皆爱惜焉。矧燕赵之士出乎其性者哉!然吾尝闻风俗与化移易,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董生勉乎哉!
吾因子有所感矣。为我吊望诸君之墓,而观于其市,复有昔时屠狗者乎?为我谢曰:“明天子在上,可以出而仕矣。”
拼音解读
  yàn zhào gǔ chēng duō gǎn kǎi bēi gē zhī shì 。dǒng shēng jǔ jìn shì ,lǚ bú dé zhì yú yǒu sī ,huái bào lì qì ,yù yù shì zī tǔ 。wú zhī qí bì yǒu hé yě 。dǒng shēng miǎn hū zāi !
fū yǐ zǐ zhī bú yù shí ,gǒu mù yì qiáng rén zhě jiē ài xī yān 。shěn yàn zhào zhī shì chū hū qí xìng zhě zāi !rán wú cháng wén fēng sú yǔ huà yí yì ,wú è zhī qí jīn bú yì yú gǔ suǒ yún xié ?liáo yǐ wú zǐ zhī háng bo zhī yě 。dǒng shēng miǎn hū zāi !
wú yīn zǐ yǒu suǒ gǎn yǐ 。wéi wǒ diào wàng zhū jun1 zhī mù ,ér guān yú qí shì ,fù yǒu xī shí tú gǒu zhě hū ?wéi wǒ xiè yuē :“míng tiān zǐ zài shàng ,kě yǐ chū ér shì yǐ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赏析

从文章的题目看,韩愈的《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应是为送董邵南游河北作的送别赠序,但细思之,又有不同情味。

其一,当时的河北是藩镇割据的地方,韩愈坚决主张削藩平镇,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因而在他看来,若有人跑到河北去投靠藩镇,那就是“从贼”,必须鸣鼓而攻之。

其二,韩愈为了实现唐王朝的统一,很希望朝廷能够招揽人才,但在这一点上朝廷使他大失所望。所以他在许多诗文中,都替自己与他人抒发过怀才不遇的感慨。他有一篇《嗟哉董生行》的诗,也是为董邵南写的,诗中小序有这样的语句:“县人董生邵南隐居行义于其中,刺史不能荐,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全诗在赞扬董生“隐居行义”的同时,也对“刺史不能荐”表示遗憾。这位董生隐居了一段时间,大约不安于“天子不闻名声,爵禄不及门”的现状,终于主动出山了,选择了去河北投靠藩镇。对于董生的“郁郁不得志”,韩愈自然是抱有一定的同情的。

在董生临行之前,韩愈要送一篇序文给他。但这样的序文是很难措辞的。赞成他去吗?固然如此,因对他有一定的同情,但若赞成,则违背了韩愈自己的政治主张;阻止他去吗?说明那是“从贼”,那就是变成了“留行”,而不是送别,也不合“赠序”的要求,更何况对于“怀抱利器”的董生去求发展(藩镇名义上还是唐王朝的一部分)提出反对意见,毕竟是说不通的,作者毕竟对董生怀有一定的同情。由此看来,这篇“赠序”实在是难以下笔了。

但韩愈毕竟是文章大家,倡导“惟陈言之务去”的他,写文章常常因难见巧,以巧取胜。这篇赠序的构思、用语就颇为精巧。

文章一上来就先赞美河北“多感慨悲歌之士”;接着即叙述董生“怀抱利器”而“不得志于有司”,因而要到河北去,“吾知其必有合也”,这很有点为董生预贺的味道。再加上一句:“董生勉乎哉!”仿佛是说:你就要找到出路了,努力争取吧!除此外,作者还深入一层:像你这样怀才不遇的人,只要是“慕义强仁”的人都会爱惜的,何况那些“仁义出乎其性”的“燕赵之士”呢?又将河北赞美一通,为董生贺。意思仿佛是:你的出路的确找对了!

这其实都是些反话,所谓的“心否而词唯”。

作者在赞美河北时有意识地埋伏了一个“古”字。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作者特意在“古”字后面用了一个“称”,使“古”隐藏其中,不那么引人注目。“古称”云云,即历史上如何如何。历史上说,“燕赵多感慨悲歌之士”,那现在呢?现在或许还是那样,或许已不是那样了。后文用一个“然”突转,将笔锋从“古称”移向现实,现实怎样,不言而喻了。由此可见,文章写“古”正是为了衬“今”,为下文写“今”蓄势。

如今之燕赵是不是还多“感慨悲歌之士”呢?在作者心中,这个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但作者并不立刻否定,也不明确否定,而是提了一个原则:“风俗与化移易”。既然是“风俗与化移易”,那言外之意不言自明。既然河北已被“反叛朝廷”的藩镇“化”了好多年,其风俗怎么能不变呢?既然变了,那也就不再多“感慨悲歌之士”了,那么你董生到那里去,就不能“有合”。

当时的藩镇为了壮大自己的势力,“竞引豪杰为谋主”。董生到河北去,“合”的可能性是很大的,他将会受到藩镇的重用。果如此,岂不证明了“今”之燕赵“不异于古所云”了吗?但是作者是早有埋伏的。他说“燕赵古称多感慨悲歌之士”,又说“感慨悲歌”的“燕赵之士”“仁义出乎其性”。预言董生与“仁义出乎其性”的人“必有合”,这是褒奖董生的话,但也是作者埋下的伏笔:如果你能同如今的“风俗与化移易”的藩镇们相合,那只能证明你已经丧失了“仁义”。前面的“扬”是为了后面的“抑”。“吾恶知其今不异于古所云邪,聊以吾子之行卜之也”的“邪”和“卜”,与其说是卜燕赵,毋宁说是卜董生此行的正确与错误,使语气婉转,又暗含警戒之意。“董生勉乎哉!”此处当为“好自为之”讲,勉其不可“从贼”也。

最后一段,作者借原燕国大将乐毅被迫逃到赵国去的故事,来暗示董生。“为我吊望诸君之墓”,是提醒董生应妥善处理他和唐王朝的关系。还进一步照应前面的“古”字,委托他到燕市上去看看还有没有高渐离那样的“屠狗者”;如果有的话,就劝其入朝廷效忠。连河北的“屠狗者”都要劝他入朝,则对董生投奔河北依附藩镇之举所抱态度也就不言而喻了。

文章表面上一直是送董生游河北。开头就预言前去“必有合”,是送他去;第二段虽怀疑燕赵的风俗可能变了,但要“以吾子之行卜之”,还是要送他去;结尾托他去吊望诸君之墓、劝谕燕赵之士归顺朝廷,仍然是送他去。总之,的确是一篇送行的文章,但送之正是为了留之,微情妙旨,全寄于笔墨之外。

作者介绍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后连辟为宣武军董晋、徐泗张建封二幕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论事,贬阳山令。顺宗即位,移江陵府法曹参军。元和元年,召为国子博士。旋分教东都。为河南令,召为职方员外郎,复为国子博士分司。后历都官员外郎、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语、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等职。十二年为彰义军节度使裴度行军司马,淮西平,迁刑部侍郎。十四年,因上书谏迎佛骨获罪,贬潮州刺史。量移袁州。穆宗即位,征为国子祭酒。历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又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提倡散体,他主张文学的语言要「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的诗歌也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但有些诗流于险怪,是其缺点,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40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出自韩愈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6527.html

韩愈相关诗词

  • 贞女峡(在连州桂阳县,秦时有女子化石在东岸穴中)

    韩愈〔唐朝〕

    江盘峡束春湍豪,风雷战斗鱼龙逃。悬流轰轰射水府,
    一泻百里翻云涛。漂船摆石万瓦裂,咫尺性命轻鸿毛。

  • 海水

    韩愈〔唐朝〕

    海水非不广,邓林岂无枝。风波一荡薄,鱼鸟不可依。
    海水饶大波,邓林多惊风。岂无鱼与鸟,巨细各不同。
    海有吞舟鲸,邓有垂天鹏。苟非鳞羽大,荡薄不可能。
    我鳞不盈寸,我羽不盈尺。一木有馀阴,一泉有馀泽。
    我将辞海水,濯鳞清冷池。我将辞邓林,刷羽蒙笼枝。
    海水非爱广,邓林非爱枝。风波亦常事,鳞鱼自不宜。
    我鳞日已大,我羽日已修。风波无所苦,还作鲸鹏游。

  • 双鸟诗

    韩愈〔唐朝〕

    双鸟海外来,飞飞到中州。一鸟落城市,一鸟集岩幽。
    不得相伴鸣,尔来三千秋。两鸟各闭口,万象衔口头。
    春风卷地起,百鸟皆飘浮。两鸟忽相逢,百日鸣不休。
    有耳聒皆聋,有口反自羞。百舌旧饶声,从此恒低头。
    得病不呻唤,泯默至死休。雷公告天公,百物须膏油。
    自从两鸟鸣,聒乱雷声收。鬼神怕嘲咏,造化皆停留。
    草木有微情,挑抉示九州。虫鼠诚微物,不堪苦诛求。
    不停两鸟鸣,百物皆生愁。不停两鸟鸣,自此无春秋。
    不停两鸟鸣,日月难旋輈.不停两鸟鸣,大法失九畴。
    周公不为公,孔丘不为丘。天公怪两鸟,各捉一处囚。
    百虫与百鸟,然后鸣啾啾。两鸟既别处,闭声省愆尤。
    朝食千头龙,暮食千头牛。朝饮河生尘,暮饮海绝流。
    还当三千秋,更起鸣相酬。

  • 寒食直归遇雨

    韩愈〔唐朝〕

    寒食时看度,春游事已违。风光连日直,阴雨半朝归。
    不见红球上,那论彩索飞。惟将新赐火,向曙著朝衣。

  • 嘲鲁连子

    韩愈〔唐朝〕

    鲁连细而黠,有似黄鹞子。田巴兀老苍,怜汝矜爪觜。
    开端要惊人,雄跨吾厌矣。高拱禅鸿声,若辍一杯水。
    独称唐虞贤,顾未知之耳。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送董邵南游河北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