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

苏轼〔宋朝〕
覆块青青麦未苏,江南云叶暗随车。临皋烟景世间无。
雨脚半收檐断线,雪林初下瓦疏珠。归来冰颗乱黏须。
拼音解读
fù kuài qīng qīng mài wèi sū ,jiāng nán yún yè àn suí chē 。lín gāo yān jǐng shì jiān wú 。
yǔ jiǎo bàn shōu yán duàn xiàn ,xuě lín chū xià wǎ shū zhū 。guī lái bīng kē luàn nián x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覆盖着的田畦,小麦还没有返青。像云一样的枯叶悄悄地在车轮下飘着。临皋亭云烟缭绕的景色奇丽,世间少有。
雨小了一半的屋檐水滴断绝了,刚刚下的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回到房间座上时胡须都结成冰了。

注释
浣溪沙:词牌名,唐教坊曲名,因春秋时期人西施浣纱于若耶溪而得名,后用作词牌名,又名“浣溪纱”“小庭花”等。此调有平仄两体。全词分上下两片,上片三句全用韵,下片末二句用韵,过片二句用对偶句的居多。音节明快,句式整齐,易于上口,为婉约派与豪放派多数词人所常用。
覆块:覆盖着的田畦。
苏:苏醒,这里指返青。
江南:代指黄州。
临皋:临皋亭,在黄冈南长江边,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居住在此。
烟景:云烟缭绕的景色。
雨脚:成线落下绵密的雨点。
雪林:形容霰(xiàn)粒纷纷。
初下:刚刚下。
瓦疏珠:霰粒在瓦上如珠子般散动。

参考资料:
李庆皋.东坡词新论与选释.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89年12月2日:273<br>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0-862

赏析

上片,由远及近地写黄州田园风光。“覆块青青麦未苏”,叙述田园景色,反映了苏轼关心农业的思想。“江南云叶暗随车”,描绘了黄州农家冬闲的淡然风光,反映了苏轼娱乐自然的心境。“临皋烟景世间无”,描写议论结合,特写“临皋烟景”、冬云密布而后发出赏心的赞叹:“世间无”,突出了黄州景色的奇丽。上片三句,连缀成一幅绚丽的图景,暗示了苏轼超然物外的审美情趣。

下片,以特写手法,描绘了雨后微雪的风景。开头由细“雨”-“半收”-“檐断线”,特写雨景变化。紧接着由“雪床”-“初下”-“瓦疏珠”,特写雪景变化。逼真传神,字字珠矶。虽然点化运用了杜甫的“雨脚如麻未断绝”诗句,但未露痕迹。“归来冰颗乱粘须”,将雨雪人性化,进来了好一个白胡子的“老人”!一个“乱”字,苏轼与徐君猷的诙谐之情跃然纸上,反映了苏轼将自然美与人性美高度融会的写作技巧。

全词通俗、口语化,令人感到亲切、谐趣。将景色美与人性美熔铸一体,极具感染力,这与苏轼旷达胸襟有关。

参考资料: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0-862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年)十二月二日,雨后微雪,徐君猷携带酒到临皋亭探望苏轼。苏轼出门迎接,苏轼即景生情而作该词。

参考资料:
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饶晓明.苏轼词新释辑评.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2007年1月:860-862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出自苏轼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62529.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除夜直都厅囚系皆满日暮不得返舍因题一诗于壁

    苏轼〔宋朝〕

    除日当早归,官事乃见留。执笔对之泣,哀此系中囚。
    小人营糇粮,堕网不知羞。我亦恋薄禄,因循失归休。
    不须论贤愚,均是为食谋。谁能暂纵遣。闵默愧前修。

  • 临江仙(风水洞作)

    苏轼〔宋朝〕

    四大从来都遍满,此间风水何疑。故应为我发新诗。幽花香涧谷,寒藻舞沦漪。
    借与玉川生两腋,天仙未必相思。还凭流水送人归。层巅余落日,草露已沾衣。

  • 追和子由去岁试举人洛下所寄九首 过广爱寺见三学演师观杨惠之塑宝山朱瑶画文殊普贤 其三

    苏轼〔宋朝〕

    朱瑶唐晚辈,得法尚雄深。
    满寺空遗迹,何人识苦心。
    长廊敧雨脚,破壁撼钟音。
    成坏无穷事,他年复吊今。

  • 稼说送张琥(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苏轼〔宋朝〕

    曷(盍)尝观于富人之稼乎?其田美而多,其食足而有余。其田美而多,则可以更休,而地力得全;其食足而有余,则种之常不后时,而敛之常及其熟。故富人之稼常美,少秕而多实,久藏而不腐。

    今吾十口之家,而共百亩之田。寸寸而取之,日夜以望之,锄、铚 、耰、艾,相寻于其上者如鱼鳞,而地力竭矣。种之常不及时,而敛之常不待其熟。此岂能复有美稼哉?

    古之人,其才非有以大过今之人也。平居所以自养而不敢轻用,以待其成者,闵闵焉,如婴儿之望之长也。弱者养之,以至于刚;虚者养之,以至于充。三十而后仕,五十而后爵。信于久屈之中,而用于至足之后;流于既溢之余,而发于持满之末。此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而今之君子所以不及也。

    吾少也有志于学,不幸而早得与吾子同年,吾子之得,亦不可谓不早也。吾今虽欲自以为不足,而众已妄推之矣。呜呼!吾子其去此,而务学也哉!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吾告子止于此矣。

    子归过京师而问焉,有曰辙、子由者,吾弟也,其亦以是语之。

  • 雨中花慢

    苏轼〔宋朝〕

    【雨中花慢】 邃院重帘何处, 惹得多情, 愁对风光。 睡起酒阑花谢, 蝶乱蜂忙。 今夜何人, 吹笙北岭, 待月西厢。 空怅望处, 一株红杏, 斜倚低墙。 羞颜易变, 傍人先觉, 到处被著猜防。 谁信道, 些儿恩爱, 无限凄凉。 好事若无间阻, 幽欢却是寻常。 一般滋味, 就中香美, 除是偷尝。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浣溪沙·覆块青青麦未苏》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