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至

杜甫〔唐朝〕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拼音解读
tiān shí rén shì rì xiàng cuī ,dōng zhì yáng shēng chūn yòu lái 。
cì xiù wǔ wén tiān ruò xiàn ,chuī jiā liù gùn dòng fú huī 。
àn róng dài là jiāng shū liǔ ,shān yì chōng hán yù fàng méi 。
yún wù bú shū xiāng guó yì ,jiāo ér qiě fù zhǎng zhōng bēi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眼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堤岸好像等待腊月的到来,好让柳树舒展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乡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注释【按】诗写冬至前后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女添线显示白昼延长,还用河边柳树年尽将泛绿,山上梅花欲放生动写出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气息。【小至】冬至前一日【五纹】五色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吹葭】古代将苇膜烧灰放在律管内测示气候,第六管灰动,应冬至节。冬至前灰飞向下,冬至后则灰飞向上,因冬至一阳生,阳气舒展故。【浮灰】一作“飞灰”【云物】景物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大历元年(公元766年)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比较安定,心情也比较舒畅。《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乡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小至》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小至》出自杜甫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5449.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西阁夜

    杜甫〔唐朝〕

    恍惚寒山暮,逶迤白雾昏。山虚风落石,楼静月侵门。
    击柝可怜子,无衣何处村。时危关百虑,盗贼尔犹存。

  • 独酌成诗

    杜甫〔唐朝〕

    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醉里从为客,诗成觉有神。
    兵戈犹在眼,儒术岂谋身。共被微官缚,低头愧野人。

  • 谒真谛寺禅师

    杜甫〔唐朝〕

    兰若山高处,烟霞嶂几重。冻泉依细石,晴雪落长松。
    问法看诗忘,观身向酒慵。未能割妻子,卜宅近前峰。

  • 凭何十一少府邕觅桤木栽

    杜甫〔唐朝〕

    草堂堑西无树林,非子谁复见幽心。
    饱闻桤木三年大,与致溪边十亩阴。

  • 江涨

    杜甫〔唐朝〕

    江涨柴门外,儿童报急流。下床高数尺,倚杖没中洲。
    细动迎风燕,轻摇逐浪鸥。渔人萦小楫,容易拔船头。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小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