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

苏轼〔宋朝〕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东风有信无人见,露微意、柳际花边。寒夜纵长,孤衾易暖,钟鼓渐清圆。
朝来初日半含山。楼阁淡疏烟。游人便作寻芳计,小桃杏、应已争先。衰病少情,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
拼音解读
jīn nián chūn qiǎn là qīn nián 。bīng xuě pò chūn yán 。dōng fēng yǒu xìn wú rén jiàn ,lù wēi yì 、liǔ jì huā biān 。hán yè zòng zhǎng ,gū qīn yì nuǎn ,zhōng gǔ jiàn qīng yuán 。
cháo lái chū rì bàn hán shān 。lóu gé dàn shū yān 。yóu rén biàn zuò xún fāng jì ,xiǎo táo xìng 、yīng yǐ zhēng xiān 。shuāi bìng shǎo qíng ,shū yōng zì fàng ,wéi ài rì gāo mi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注释

⑴在阴历遇有闰月的年,其前立春节候较迟。虽交正月,过了年,却未交春,尚在腊月(十二月)的节气内,故云“春浅腊侵年“。”春浅“犹言春迟。腊,岁终之祭,祭日旧在冬至后约二十多天,称为腊日。《初学记》卷四:”汉以戌日为腊,魏以辰,晋以丑。“《梦梁录》卷八:”自冬至后戌日,数至第三戌,便是腊日。“这当是宋时的情况。⑵春意在冰雪中含孕着等待展放,开下“东风“”花柳“等句。⑶曹松《除夜》:“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⑷“寒夜“以下三句,感觉兼有想象在内。其实并不必真暖和,却仿佛暖和了,暮鼓晨钟其实也还是平常的声音,却仿佛格外清圆了,写早春极细。这和下片”初日”“楼阁“句并用杜甫《院中晚晴怀西郭茅舍》:“复有楼台衔暮景,不劳钟鼓报新晴。”浦起龙《读杜心解》卷四之一:“旧注,俗以钟鼓声亮为晴占。”亦与此词意和。⑸直说春来以后怎样怎样,在预期想象中。⑹少悰:少乐趣。⑺结句较衰飒,亦病后实情。全篇说冬尽春来,自己虽老病,而万物已有苏生意。

赏析

“今年春浅腊侵年,冰雪破春妍”三句,写春寒犹重,而用腊侵、雪破表述,起笔便呈新奇。“东风”二句进一步刻画“今年春浅”的特色--不光春来得迟,而且即使“有信”也“无人见”,春天只在“柳际花边”露了此“微意”。这既表现了今年初春的异常,同时也暗中透露了词人特有的乍觉乍喜的心情。此处“微意”和“柳际花边”启人联想,含蕴深细,极见个性。接下去“寒夜”三句,直抒感受和喜悦心情:初春时节,纵然夜寒且长,但已是大地春回,“孤衾易暧”了,就连那报时钟鼓,也觉其音韵“清圆”悦耳。至此,初春乍觉而兴奋之情,极有层次、极细腻地刻画了出来。

下片前二句写初春晨景,仍贴合着“病起”的特殊景况,只写楼阁中所见所感,“初日半衔山,楼阁淡疏烟。”景象虽不阔大,但色调明丽,充满生机,清新可喜。这既是初春晨景的真实描绘,又符合作者独特的环境和心理感受。以下二句又由眼前景而说到游人郊苑寻芳,进而联想到“小桃杏应已争先”。“争先”即先于其他花卉而开放,此处只说推想,未有实见,还是紧扣“初春病起”的独特情景落笔,写得生动活泼,意趣盎然。这四句与上片前四句在写法上有所不同,上片前四句叙事兼写景,景是出以虚笔;下片四句写景兼叙事,景则有实有虚。这样不但避免了重复呆板,同时也符合词人病起遣兴的逻辑。上片写日出之前初醒时的感受和心情,故多臆想之辞,病起逢春,自然兴奋愉悦;下片写日出之后,见到明丽的晨景,故以实笔描画,这既合乎情理,又为下文蓄势。词人由眼前景,自然会联想到寻芳之趣,联想到楼阁之外明媚春光之喜人,因而理应也“作寻芳计”。最后三句“衰病少悰,疏慵自放,惟爱日高眠”,陡然逆转,与前景前情大异其趣。这曲折的波澜,实际上却仍是紧扣“病起”二字。因为尽管春回大地,而病体方起,毕竟少欢乐之趣。“疏慵”对“少悰”,“爱眠”应“衰病”,“日高眠”合“寻芳计”,这样上文逢春情绪到此处一跌。这种心理上的变化,正是“病起”者特有的,对此,此词表现得刻细腻,真切动人。

这首词在极普通、极寻常的生活感受中,写出了作者的个性、襟怀和心绪,堪称随境兴怀、因题而著、景无不真、情无不诚的佳作。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出自苏轼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5423.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踏青游·□火初晴,绿遍禁池芳草

    苏轼〔宋朝〕

    □火初晴,绿遍禁池芳草。
    斗锦绣、火城驰道。
    踏青游,拾翠惜,袜罗弓小。
    莲步袅。
    腰支佩兰轻妙。
    行过上林春好。
    今困天涯,何限旧情相恼。
    念摇落、玉京寒早。
    任刘郎、目断蓬山难到。
    仙梦杳。

  • 到官病倦未尝会客毛正仲惠茶乃以端午小集石塔戏作一诗为谢

    苏轼〔宋朝〕

    我生亦何须,一饱万想灭。
    胡为设方丈,养此肤寸舌。
    尔来又衰病,过午食辄噎。
    谬为淮海帅,每愧厨传缺。
    爨无欲清人,奉使免内热。
    空烦赤泥印,远致紫玉玦。
    为君伐羔豚,歌舞菰黍节。
    禅窗丽午景,蜀井出冰雪。
    坐客皆可人,鼎器手自洁。
    金钗候汤眼,鱼蟹亦应诀。
    遂令色香味,一日备三绝。
    报君不虚受,知我非轻啜。

  • 是日偶至野人汪氏之居有神降于其室自称天人李全字德通善篆字用笔奇妙而字不可识云天篆也与予言有所会者复作一篇仍用前韵

    苏轼〔宋朝〕

    酒渴思茶漫扣门,那知竹里是仙村。
    已闻龟策通神语,更看龙蛇落笔痕。
    色瘁形枯应笑屈,道存目击岂非温。
    归来独扫空斋卧,犹恐微言入梦魂。

  • 次韵朱光庭喜雨

    苏轼〔宋朝〕

    久苦赵盾日,欣逢傅说霖。
    坐知千里足,初觉两河深。
    破屋常持伞,无薪欲爨琴。
    清诗似庭燎,虽美未忘箴。

  • 次韵答舒教授观余所藏墨

    苏轼〔宋朝〕

    异时长笑王会稽,野鹜膻腥污刀几。
    暮年却得庾安西,自厌家鸡题六纸。
    二子风流冠当代,顾与儿童争愠喜。
    秦王十八已龙飞,嗜好晚将蛇蚓比。
    我生百事不挂眼,时人谬说云工此。
    世间有癖念谁无,倾身障簏尤堪鄙。
    人生当着几緉屐,定心肯为微物起。
    此墨足支三十年,但恐风霜侵发齿。
    非人磨墨墨磨人,瓶应未罄罍先耻。
    逝将振衣归故国,数亩荒园自锄理。
    作书寄君君莫笑,但觅来禽与青李。
    一螺点漆便有余,万灶烧松何处使。
    君不见永宁第中捣龙麝,列屋闲居清且美。
    倒晕连眉秀岭浮,双鸦画鬓香云委。
    时闻五斛赐蛾绿,不惜千金求獭髓。
    闻君此诗当大笑,寒窗冷砚冰生水。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一丛花·今年春浅侵年》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