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

刘义庆〔宋朝〕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拼音解读
  chén tài qiū yǔ yǒu qī háng ,qī rì zhōng ,guò zhōng bú zhì ,tài qiū shě qù ,qù hòu nǎi zhì 。 yuán fāng shí nián qī suì ,mén wài xì 。kè wèn yuán fāng :“zūn jun1 zài bú ?”dá yuē :“dài jun1 jiǔ bú zhì ,yǐ qù 。”yǒu rén biàn nù :“fēi rén zāi !yǔ rén qī háng ,xiàng wěi ér qù 。”yuán fāng yuē :“jun1 yǔ jiā jun1 qī rì zhōng 。rì zhōng bú zhì ,zé shì wú xìn ;duì zǐ mà fù ,zé shì wú lǐ 。” yǒu rén cán ,xià chē yǐn zhī ,yuán fāng rù mén bú gù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中午,过了中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人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注释元方:即陈纪,字元方,陈寔的长子。陈太丘:陈寔(shí),字仲弓,东汉颍川许(现在河南许昌)人,做过太丘县令。太丘:古地名。期行:相约同行。期,约定。期日中:约定的时间是正午。日中,正午时分。过中:过了正午。舍去:不再等候就走了。去,离开。舍:舍弃,抛弃。乃至:(友人)才到。乃,才。戏:嬉戏。尊君在不(fǒu):你父亲在吗?尊君,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不,通“否”家君:谦词,对人称自己的父亲。引:拉,要和元方握手信:诚信,讲信用。时年:今年。非:不是。相委而去:丢下我走了;相偏指一方对另一方的行为,代词,通“之”,我;委,丢下,舍弃。君:对对方父亲的一种尊称。已去:已经离开。曰:说。则:就是。顾:回头看。惭:感到惭愧。

古今异义词1.去古意:离开;今意:往、到。2.委古意:丢下、舍弃;今意:委屈、委托。3.顾古意:回头看;今意:照顾4儿女古意:子侄辈今意:儿子女儿

赏析

  本文讲的是“信”和“礼”。陈太丘与友人相约,友人失信,没按时来,陈太丘就走了。友人对此不但不自责,反而辱骂陈太丘无信、“非人”。元方是怎样面对的呢?首先,他提出什么是“无信”?“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是谁无信呢?话说在点子上,友人无言以对。其次,当着儿子骂他的父亲,这又是失礼。简短两句话,使友人惭隗得下车来拉他。文章赞扬小元方明礼又善言,也肯定了友人知错能改的正确态度。

鉴赏

陈太丘之友:急躁,无信,无礼,知错能改不善自省,责备他人

元方:正直,机智,率真

这是一个,很有教育意义的故事。陈太丘依照约会行事,当他的朋友失约时,他决然舍去,一点也不姑息。七岁儿童元方也懂得交友以信的道理。这父子二人身上体现的是古人崇尚的做人要以诚信为本的观念。春秋时期政治家管仲说:“诚信是天下的关键。”孔子也说:“做了个人,却不讲信实,不晓得那怎么可以。譬如大车子没有安横木的犁(lí),小车子没有安横木的辄(zhe),如何能走呢?”正因为诚信是一个人立身行事的根本,是事业成败的关键,所以,古代有许多“不重千金重一诺”的美谈,有许多以生命兑现诺言的故事,而鄙视不讲信誉的品行。

但是对元方,

不好的话就是:元方刚才还批评友人不讲礼貌,而他自己却没有以身作则,友人毕竟还是元方的长辈,元方只是个小孩,他不尊重长辈,所以入门不顾不对。这是一种没礼貌的行为,虽然友人不守信,还骂人,但是我觉的元方应该表现的有礼貌。“友人”已经深感惭愧并向他表达歉意,可他却“入门不顾”,这虽是天真率直的表现,但他还缺乏宽容大度的胸怀。

好的话就是:友人没有讲礼貌,所以元方也可以不讲,况且友人骂了元方的父亲,所以元方入门不顾对。

文章表现了陈元方的聪慧,懂得为人之道,明白事理、落落大方。

道理: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丧失朋友,失去友谊。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通过友人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知错就改。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让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作者介绍

刘义庆

刘义庆

刘义庆(403—444)汉族,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字季伯,南北朝文学家。自幼才华出众,爱好文学,并广招四方文学之士,聚于门下。刘宋宗室,袭封临川王,公元444年(元嘉21年)死于建康(今南京)。除《世说新语》外,还著有志怪小说《幽明录》。►8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陈太丘与友期》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陈太丘与友期》出自刘义庆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5250.html

刘义庆相关诗词

  • 杨氏之子

    刘义庆〔南北朝〕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荀巨伯探病友 / 荀巨伯探友

    刘义庆〔宋朝〕

    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贼相谓曰:“我辈无义之人,而入有义之国。”遂班军而还,一郡并获全。

  • 陈遗至孝

    刘义庆〔南北朝〕

      陈遗至孝。母好食铛底焦饭,遗作郡主簿,恒装一囊,每煮食,辄贮收焦饭,归以遗母。后值孙恩掠郡,郡守袁山松即日出征。时遗已聚敛得数斗焦饭,未及归家,遂携而从军。与孙恩战,败,军人溃散,遁入山泽,无以为粮,有饥馁而死者。遗独以焦饭得活,时人以为至孝之报也。

  • 陈元方候袁公

    刘义庆〔南北朝〕

      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出,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

  • 陈太丘与友期 / 期行

    刘义庆〔南北朝〕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陈太丘与友期》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