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筝

李端〔南北朝〕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
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
拼音解读
míng zhēng jīn sù zhù ,sù shǒu yù fáng qián 。
yù dé zhōu láng gù ,shí shí wù fú xiá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金粟轴的古筝发出优美的声音,那素手拨筝的美人坐在玉房前。想尽了办法为博取周郎的青睐,你看她故意地时时拨错了琴弦。

注释⑴金粟柱:古也称桂为金粟,这里当是指弦轴之细而精美。⑵玉房:弹筝女子的住处。

鉴赏

为了所爱慕的人顾盼自己,便故意将弦拨错,弹筝女可爱形象跃然纸上。相传三国时代的周瑜,二十四岁为建威中郎将,人称周郎,他精通音乐,别人奏曲有误,他就回头一看,当时人称:“曲有误,周郎顾。”此诗当然受到这个故事的启发。

筝,一种弦乐器。从唐诗中所描写的筝来看,筝是十三根弦,如:“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大艑高船一百尺,清声促柱十三弦”(刘禹锡《夜闻商人船中筝》)。柱,定弦调音的短轴;金粟,指柱上饰有金星一样的花纹;素手,指弹筝女子纤细洁白的手;房,筝上架弦的枕,玉房,指玉制的筝枕。诗的一二句写弹筝的女子纤手拨筝,正处于弹奏状态。按此写法,接下去似乎应该描写女了的弹奏技艺,或者表现秦筝极富感染力的音乐形象,但出人意料的是,三、四句并不沿袭通常的写法,而是描写女子为了引起知音者的注意,故意错拨筝弦。周郎,即三国时的周瑜,“瑜受建威中郎将,时年二十四,吴中皆呼周郎,少精意于音乐,虽三爵之后,其有阙误瑜必知之,知之必顾。时人谣曰:‘曲有误,周郎顾’”(《吴志·周瑜传》)。

“欲得周郎顾”,就意味着当时坐在一旁的“周郎”(喻指听者)没有看她,为什么不看她呢?大概已经完全陶醉在那美妙的筝声中了,本来这应该是演奏者最祈盼的效果,最欣慰的时刻。然而,这情景却不是这位女子此时最渴望的效果,因为她心中另有所思,思不在听者赏音,而在于一“顾”,怎么办呢?她灵机一动,故意不时地错拨它一两个音,于是充满戏剧性的场景出现了:那不谐和的旋律,突然惊动了沉醉在音乐境界中的“周郎”,他下意识地眉头一皱,朝她一看,只见她非但没有丝毫“误拂”的遗憾和歉意,两眼反而闪烁出得意的眼神:啊,原来是误非真误。“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正面写出了弹者藏巧于拙,背面又暗示了听者以假当真,而这种巧与拙、假与真,又在那无言的一顾之中获得了奇妙的统一。它不仅说明弹者是高手,听者是知音,而且传神地表现出两者的心理神态意趣韵味无穷。

作者介绍

李端

李端

李端(约743-782?),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少居庐山,师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在“十才子”中年辈较轻,但诗才卓越,是“才子中的才子”。他的名篇《听筝》入选《唐诗三百首》。►246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听筝》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听筝》出自李端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4753.html

李端相关诗词

  • 送杨少府赴阳翟(即舍人之弟)

    李端〔唐朝〕

    冠带仁兄后,光辉寿母前。陆云还入洛,潘岳更张筵。
    井邑嵩山对,园林颍水连。东人欲相送,旅舍已潸然。

  • 送客东归

    李端〔唐朝〕

    昨夜东风吹尽雪,两京路上梅花发。行人相见便东西,
    日暮溪头饮马别。把君衫袖望垂杨,两行泪下思故乡。

  • 闻吉道士还俗因而有赠

    李端〔唐朝〕

    闻有华阳客,儒裳谒紫微。旧山连药卖,孤鹤带云归。
    柳市名犹在,桃源梦已稀。还乡见鸥鸟,应愧背船飞。

  • 鲜于少府宅看花

    李端〔唐朝〕

    谢家能植药,万簇相萦倚。烂熳绿苔前,婵娟青草里。
    垂栏复照户,映竹仍临水。骤雨发芳香,回风舒锦绮。
    孤光杂新故,众色更重累。散碧出疏茎,分黄成细蕊。
    游蜂高更下,惊蝶坐还起。玉貌对应惭,霞标方不似。
    春阴怜弱蔓,夏日同短晷。回落报荣衰,交关斗红紫。
    花时苟未赏,老至谁能止。上客屡移床,幽僧劳凭几。
    初合虽薄劣,却得陪君子。敢问贤主人,何如种桃李。

  • 送黎少府赴阳翟

    李端〔唐朝〕

    诗礼称才子,神仙是丈人。玉山那惜醉,金谷已无春。
    白马如风疾,青袍夺草新。不嫌鸣吠客,愿用百年身。

热门南北朝诗词

热门名句

《听筝》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