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遇(兰叶春葳蕤)

张九龄〔唐朝〕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拼音解读
lán yè chūn wēi ruí ,guì huá qiū jiǎo jié 。
xīn xīn cǐ shēng yì ,zì ěr wéi jiā jiē 。
shuí zhī lín qī zhě ,wén fēng zuò xiàng yuè 。
cǎo mù yǒu běn xīn ,hé qiú měi rén shé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春天里的幽兰翠叶纷披,秋天里的桂花皎洁清新。
世间的草木勃勃的生机,自然顺应了美好的季节。
谁想到山林隐逸的高人,闻到芬芳因而满怀喜悦。
草木散发香气源于天性,怎么会求观赏者攀折呢!

注释
兰:此指兰草。葳蕤:枝叶茂盛而纷披
桂华:桂花,“华”同“花”。
生意:生机勃勃
自尔:自然地。佳节:美好的季节
林栖者:山中隐士
坐:因而
本心:天性
美人:指林栖者山林高士、隐士
闻风:闻到芳香。
坐:因为。
葳(wei)蕤(rui):枝叶茂盛而纷披。

赏析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参考资料:

开元(713-741)后期,唐玄宗沉溺声色,奸佞专权,朝政日趋黑暗。为了规劝玄宗励精图治,张九龄曾撰《千秋金镜录》一部,专门论述前代治乱兴亡的历史教训,并将它作为对皇帝生日的寿礼进献给玄宗。唐玄宗心中不悦,加李林甫的谗谤、排挤,张九龄终于被贬为荆州长史。遭贬后,他曾作《感遇十二首》,运用比兴手法,表现其坚贞清高的品德,抒发自己遭受排挤的忧思。此篇为其第一首。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突出了两种高雅的植物——春兰与秋桂。屈原《九歌·礼魂》中,有“春兰兮秋菊,长无绝兮终古”句。张九龄是广东曲江人,其地多桂,即景生情,就地取材,把秋菊换成了秋桂,师古而不泥古。兰桂对举,兰举其叶,桂举其花,这是由于对偶句的关系,互文以见义,其实是各各兼包花叶,概指全株。兰用葳蕤来形容,具有茂盛而兼纷披的意思,“葳蕤”两字点出兰草迎春勃发,具有无限的生机。桂用皎洁来形容,桂叶深绿,桂花嫩黄,相映之下,自然有皎明洁净的感觉。“皎洁”两字,精炼简要地点出了秋桂清雅的特征。

诗的前四句说兰、桂这些“草木君子”只要逢时就会欣欣向荣,生机盎然。兰叶在春风吹拂下“葳蕤”繁茂,桂花在仲秋明月的辉映下更显“皎洁”秀丽。春兰秋桂生意勃发,也给季节带来了荣耀,春、秋因兰、桂而成为美好的季节。这里既包含了朴素的历史唯物主义思想,说明了时势造英雄,英雄壮时势的客观辩证法;也表达了真正的贤人志士只有在政治开明的时代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抱负的思想,流露了自己对重新“遇时”的渴望。

诗的后四句从春兰秋桂芳香袭人的社会效果来委婉地说明自己行芳志洁并非为了求人赏识,以博取高名;象春兰秋桂的香气一样,它博得山林隐士的喜爱,只是客观效果而已;实际上,兰、桂散发芳香并非有意希求人们来折取它,欣赏它,而是纯粹出于它们的本性。“谁知”两字对兰桂来说,大有出乎意料之外的感觉。美人由于闻到了兰桂的芬香,因而发生了爱慕之情。“坐”,犹深也,殊也。表示爱慕之深。诗从无人到有人,是一个突转,诗情也因之而起波澜。“闻风”二字本于《孟子·尽心篇》,其中说:“圣人百世之师也,伯夷柳下惠是也,故闻伯夷之风者,顽夫廉,懦夫有立志,闻柳下惠之风者,薄夫敦,鄙夫宽。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莫不兴起也。”张九龄就把这章中的“闻风”毫不费力地拉来用了,用得这样恰如其分,用得这样自然,用得这样使读者毫不觉得他在用典故,这也是值得一提的。“何求”二字用得斩截有力,它淋漓尽致地将诗人不肯廉价赢得美名的清高志趣给表现出来了。

这首诗以兰、桂自况,借兰桂之芳香比喻自己的高志美德,使人感到贴切自然,蕴含深厚,耐人寻味。

赏析二

此诗系张九龄遭谗被贬为荆州长史时所作,开元末期,唐玄宗沉溺声色,怠慢政事,宠仁口蜜腹剑的李林甫和专事逢迎的牛仙客。牛、李结党,把持朝政,排除异己,朝政更加腐败。张九龄对此十分不满,于是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托物寓意,作《感遇十二首》。诗人托物言志,以春兰和秋桂的芳洁品质,来比喻自己守正不阿的高尚节操;以春兰和秋桂不因无人采折而失去芬芳美质,来比喻自己的志洁行芳,不求人知的高雅情怀。
诗一开始用整齐的偶句,以春兰秋桂对举,点出无限生机和清雅高洁之特征。三、四句,写兰桂充满活力却荣而不媚,不求人知之品质。上半首写兰桂,不写人。五、六句以"谁知"急转引出与兰桂同调的山中隐者来。末两句点出无心与物相竞的情怀。
全诗一面表达了恬淡从容超脱的襟怀,另一面忧谗惧祸的心情也隐然可见。诗以草木照应,旨诣深刻,于咏物背后,寄寓着生活哲理。

作者介绍

张九龄

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唐著名政治家、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唐中宗景龙初(707)举进士,任校书郎。唐玄宗先天二年(713),登道侔伊吕科,升任右拾遣。后历任司勋员外郎、中书舍人、桂州都督、中书侍郎等职。曾因张说举荐,任集贤院学士。开元二十一年(733)任宰相,翌年迁中书令,兼修国史。后加金紫光禄大夫。为相贤明,刚直不阿,敢于直谏,主张用人不循资格,设十道采访使。后遭奸相李林甫诽谤、排挤,开元二十四年(736)罢相,自此朝政日渐昏暗,「开元之治」遂告结束。次年贬为荆州长史,不久病卒。工于诗,格调清雅,兴寄深婉,较出色地继承了汉魏诗歌的优良传统,骨峻神竦,思深力遒。其代表作《感遇》诗运用比兴,寄托讽谕,继承阮籍《咏怀》和陈子昂《感遇》诗的优良传统,风格沉挚刚健。有《曲江集》。《全唐诗》录其诗三卷。►203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感遇(兰叶春葳蕤)》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感遇(兰叶春葳蕤)》出自张九龄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2905.html

张九龄相关诗词

  • 南还湘水言怀

    张九龄〔唐朝〕

    拙宦今何有,劳歌念不成。十年乖夙志,一别悔前行。
    归去田园老,倘来轩冕轻。江间稻正熟,林里桂初荣。
    鱼意思在藻,鹿心怀食苹。时哉苟不达,取乐遂吾情。

  • 和王司马折梅寄京邑昆弟

    张九龄〔唐朝〕

    离别念同嬉,芬荣欲共持。独攀南国树,遥寄北风时。
    林惜迎春早,花愁去日迟。还闻折梅处,更有棣华诗。

  • 江上

    张九龄〔唐朝〕

    长林何缭绕,远水复悠悠。尽日馀无见,为心那不愁。
    忆将亲爱别,行为主恩酬。感激空如此,芳时屡已遒。

  • 奉和圣制次琼岳韵

    张九龄〔唐朝〕

    山祇亦望幸,云雨见灵心。岳馆逢朝霁,关门解宿阴。
    咸京天上近,清渭日边临。我武因冬狩,何言是即禽。

  • 奉和圣制过王濬墓

    张九龄〔唐朝〕

    汉王思钜鹿,晋将在弘农。入蜀举长算,平吴成大功。
    与浑虽不协,归皓实为雄。孤绩沦千载,流名感圣衷。
    万乘度荒陇,一顾凛生风。古节犹不弃,今人争效忠。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感遇(兰叶春葳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