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

韩愈〔唐朝〕
昔者谁能比,今来事不同。寂寥青草曲,散漫白榆风。
架倒藤全落,篱崩竹半空。宁须惆怅立,翻覆本无穷。
拼音解读
xī zhě shuí néng bǐ ,jīn lái shì bú tóng 。jì liáo qīng cǎo qǔ ,sàn màn bái yú fēng 。
jià dǎo téng quán luò ,lí bēng zhú bàn kōng 。níng xū chóu chàng lì ,fān fù běn wú qió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后连辟为宣武军董晋、徐泗张建封二幕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论事,贬阳山令。顺宗即位,移江陵府法曹参军。元和元年,召为国子博士。旋分教东都。为河南令,召为职方员外郎,复为国子博士分司。后历都官员外郎、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语、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等职。十二年为彰义军节度使裴度行军司马,淮西平,迁刑部侍郎。十四年,因上书谏迎佛骨获罪,贬潮州刺史。量移袁州。穆宗即位,征为国子祭酒。历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又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提倡散体,他主张文学的语言要「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的诗歌也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但有些诗流于险怪,是其缺点,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40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出自韩愈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23472.html

韩愈相关诗词

  • 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新亭

    韩愈〔唐朝〕

    湖上新亭好,公来日出初。水文浮枕簟,瓦影荫龟鱼。

  • 杏园送张彻侍御归使

    韩愈〔唐朝〕

    东风花树下,送尔出京城。久抱伤春意,新添惜别情。
    归来身已病,相见眼还明。更遣将诗酒,谁家逐后生。

  • 醉留东野

    韩愈〔唐朝〕

    昔年因读李白杜甫诗,长恨二人不相从。吾与东野生并世,
    如何复蹑二子踪。东野不得官,白首夸龙钟。韩子稍奸黠,
    自惭青蒿倚长松。低头拜东野,原得终始如駏蛩。
    东野不回头,有如寸筳撞巨钟。我愿身为云,
    东野变为龙。四方上下逐东野,虽有离别无由逢。

  • 春雪间早梅

    韩愈〔唐朝〕

    梅将雪共春,彩艳不相因。逐吹能争密,排枝巧妒新。
    谁令香满座,独使净无尘。芳意饶呈瑞,寒光助照人。
    玲珑开已遍,点缀坐来频。那是俱疑似,须知两逼真。
    荧煌初乱眼,浩荡忽迷神。未许琼华比,从将玉树亲。
    先期迎献岁,更伴占兹晨。愿得长辉映,轻微敢自珍。

  • 八月十五夜赠张功曹

    韩愈〔唐朝〕

    纤云四卷天无河,清风吹空月舒波。 沙平水息声影绝,一杯相属君当歌。 君歌声酸辞正苦,不能听终泪如雨。 洞庭连天九疑高,蛟龙出没猩鼯号。[1] 十生九死到官所,幽居默默如藏逃。 下床畏蛇食畏药,海气湿蛰熏腥臊。 昨者州前捶大鼓,嗣皇继圣登夔皋。 赦书一日行千里,罪从大辟皆除死。 迁者追回流者还,涤瑕荡垢清朝班。 州家申名使家抑,坎轲只得移荆蛮。 判司卑官不堪说,未免捶楚尘埃间。 同时辈流多上道,天路幽险难追攀。 君歌且休听我歌,我歌今与君殊科。 一年明月今宵多,人生由命非由他, 有酒不饮奈明何。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游城南十六首·题韦氏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