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张籍

韩愈〔唐朝〕
吾老著读书,馀事不挂眼。有儿虽甚怜,教示不免简。
君来好呼出,踉跄越门限。惧其无所知,见则先愧赧。
昨因有缘事,上马插手版。留君住厅食,使立侍盘盏。
薄暮归见君,迎我笑而莞。指渠相贺言,此是万金产。
吾爱其风骨,粹美无可拣。试将诗义授,如以肉贯丳.
开祛露毫末,自得高蹇嵼。我身蹈丘轲,爵位不早绾。
固宜长有人,文章绍编刬.感荷君子德,恍若乘朽栈。
召令吐所记,解摘了瑟僴.顾视窗壁间,亲戚竞觇矕。
喜气排寒冬,逼耳鸣睍睆。如今更谁恨,便可耕灞浐。
拼音解读
wú lǎo zhe dú shū ,yú shì bú guà yǎn 。yǒu ér suī shèn lián ,jiāo shì bú miǎn jiǎn 。
jun1 lái hǎo hū chū ,liàng qiāng yuè mén xiàn 。jù qí wú suǒ zhī ,jiàn zé xiān kuì nǎn 。
zuó yīn yǒu yuán shì ,shàng mǎ chā shǒu bǎn 。liú jun1 zhù tīng shí ,shǐ lì shì pán zhǎn 。
báo mù guī jiàn jun1 ,yíng wǒ xiào ér wǎn 。zhǐ qú xiàng hè yán ,cǐ shì wàn jīn chǎn 。
wú ài qí fēng gǔ ,cuì měi wú kě jiǎn 。shì jiāng shī yì shòu ,rú yǐ ròu guàn chǎn .
kāi qū lù háo mò ,zì dé gāo jiǎn chǎn 。wǒ shēn dǎo qiū kē ,jué wèi bú zǎo wǎn 。
gù yí zhǎng yǒu rén ,wén zhāng shào biān chǎn .gǎn hé jun1 zǐ dé ,huǎng ruò chéng xiǔ zhàn 。
zhào lìng tǔ suǒ jì ,jiě zhāi le sè xiàn .gù shì chuāng bì jiān ,qīn qī jìng chān mán 。
xǐ qì pái hán dōng ,bī ěr míng xiàn huǎn 。rú jīn gèng shuí hèn ,biàn kě gēng bà chǎ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韩愈

韩愈

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内河阳(今河南孟县)人。祖藉昌黎(今河北通县)。贞元八年(792)登进士第。后连辟为宣武军董晋、徐泗张建封二幕节度推官。十八年,授四门博士,迁监察御史。因论事,贬阳山令。顺宗即位,移江陵府法曹参军。元和元年,召为国子博士。旋分教东都。为河南令,召为职方员外郎,复为国子博士分司。后历都官员外郎、比部郎中、史馆修撰、考功郎中知制语、中书舍人、太子右庶子等职。十二年为彰义军节度使裴度行军司马,淮西平,迁刑部侍郎。十四年,因上书谏迎佛骨获罪,贬潮州刺史。量移袁州。穆宗即位,征为国子祭酒。历兵部侍郎、京兆尹、吏部侍郎。卒,谥文。世称韩文公,又称韩昌黎、韩吏部。韩愈和柳宗元同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其散文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他主张继承先秦两汉散文的传统,反对六朝以来讲究声律、对仗而忽视内容的骈体文,提倡散体,他主张文学的语言要「词必己出」,「唯陈言之务去」,对散文的发展起了一定的积极作用。其文各体兼长,遒劲有力,条理畅达,语言精炼,为司马迁以后文学史上杰出的散文家之一。韩愈的诗歌也有特点,气势壮阔,笔力雄健,力求新奇,自成一家。他开了「以文为诗」的风气,对后来的宋诗影响很大。但有些诗流于险怪,是其缺点,对宋诗影响颇大。有《昌黎先生集》。►40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赠张籍》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赠张籍》出自韩愈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23360.html

韩愈相关诗词

  • 争臣论

    韩愈〔唐朝〕

    或问谏议大夫阳城于愈,可以为有道之士乎哉?学广而闻多,不求闻于人也。行古人之道,居于晋之鄙。晋之鄙人,熏其德而善良者几千人。大臣闻而荐之,天子以为谏议大夫。人皆以为华,阳子不色喜。居于位五年矣,视其德,如在野,彼岂以富贵移易其心哉?
    愈应之曰:是《易》所谓恒其德贞,而夫子凶者也。恶得为有道之士乎哉?在《易·蛊》之“上九”云:“不事王侯,高尚其事。”《蹇》之“六二”则曰:“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夫亦以所居之时不一,而所蹈之德不同也。若《蛊》之“上九”,居无用之地,而致匪躬之节;以《蹇》之“六二”,在王臣之位,而高不事之心,则冒进之患生,旷官之刺兴。志不可则,而尤不终无也。今阳子在位,不为不久矣;闻天下之得失,不为不熟矣;天子待之,不为不加矣。而未尝一言及于政。视政之得失,若越人视秦人之肥瘠,忽焉不加喜戚于其心。问其官,则曰谏议也;问其禄,则曰下大夫之秩秩也;问其政,则曰我不知也。有道之士,固如是乎哉?且吾闻之:有官守者,不得其职则去;有言责者,不得其言则去。今阳子以为得其言乎哉?得其言而不言,与不得其言而不去,无一可者也。阳子将为禄仕乎?古之人有云:“仕不为贫,而有时乎为贫。”谓禄仕者也。宜乎辞尊而居卑,辞富而居贫,若抱关击柝者可也。盖孔子尝为委吏矣,尝为乘田矣,亦不敢旷其职,必曰“会计当而已矣”,必曰“牛羊遂而已矣”。若阳子之秩禄,不为卑且贫,章章明矣,而如此,其可乎哉?
    或曰:否,非若此也。夫阳子恶讪上者,恶为人臣招其君之过而以为名者。故虽谏且议,使人不得而知焉。《书》曰:“尔有嘉谟嘉猷,则人告尔后于内,尔乃顺之于外,曰:斯谟斯猷,惟我后之德”若阳子之用心,亦若此者。愈应之曰:若阳子之用心如此,滋所谓惑者矣。入则谏其君,出不使人知者,大臣宰相者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夫阳子,本以布衣隐于蓬蒿之下,主上嘉其行谊,擢在此位,官以谏为名,诚宜有以奉其职,使四方后代,知朝廷有直言骨鲠之臣,天子有不僭赏、从谏如流之美。庶岩穴之士,闻而慕之,束带结发,愿进于阙下,而伸其辞说,致吾君于尧舜,熙鸿号于无穷也。若《书》所谓,则大臣宰相之事,非阳子之所宜行也。且阳子之心,将使君人者恶闻其过乎?是启之也。
    或曰:阳子之不求闻而人闻之,不求用而君用之。不得已而起。守其道而不变,何子过之深也?愈曰:自古圣人贤士,皆非有求于闻用也。闵其时之不平,人之不义,得其道。不敢独善其身,而必以兼济天下也。孜孜矻矻,死而后已。故禹过家门不入,孔席不暇暖,而墨突不得黔。彼二圣一贤者,岂不知自安佚之为乐哉诚畏天命而悲人穷也。夫天授人以贤圣才能,岂使自有余而已,诚欲以补其不足者也。耳目之于身也,耳司闻而目司见,听其是非,视其险易,然后身得安焉。圣贤者,时人之耳目也;时人者,圣贤之身也。且阳子之不贤,则将役于贤以奉其上矣;若果贤,则固畏天命而闵人穷也。恶得以自暇逸乎哉?
    或曰:吾闻君子不欲加诸人,而恶讦以为直者。若吾子之论,直则直矣,无乃伤于德而费于辞乎?好尽言以招人过,国武子之所以见杀于齐也,吾子其亦闻乎?愈曰:君子居其位,则思死其官。未得位,则思修其辞以明其道。我将以明道也,非以为直而加入也。且国武子不能得善人,而好尽言于乱国,是以见杀。《传》曰:“惟善人能受尽言。”谓其闻而能改之也。子告我曰:“阳子可以为有之士也。”今虽不能及已,阳子将不得为善人乎哉?

  • 子产不毁乡校颂

    韩愈〔唐朝〕

      我思古人,伊郑之侨。以礼相国,人未安其教;游于乡之校,众口嚣嚣。或谓子产:“毁乡校则止。”曰:“何患焉?可以成美。夫岂多言,亦各其志:善也吾行,不善吾避;维善维否,我于此视。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既乡校不毁,而郑国以理。

      在周之兴,养老乞言;及其已衰,谤者使监。成败之迹,昭哉可观。

      维是子产,执政之式。维其不遇,化止一国。诚率此道,相天下君;交畅旁达,施及无垠,於虖!四海所以不理,有君无臣。谁其嗣之?我思古人!

  • 琴操十首·拘幽操

    韩愈〔唐朝〕

    (文王羑里作。古琴操云:殷道溷溷,浸浊烦兮。
    朱紫相合,不别分兮。迷乱声色,信谗言兮。炎炎之虐,
    使我愆兮。幽闭牢阱,由其言兮。遘我四人,忧勤勤兮)
    目窈窈兮,其凝其盲;耳肃肃兮,听不闻声。朝不日出兮,
    夜不见月与星。有知无知兮,为死为生。呜呼,
    臣罪当诛兮,天王圣明。

  • 酬蓝田崔丞立之咏雪见寄

    韩愈〔唐朝〕

    京城数尺雪,寒气倍常年。泯泯都无地,茫茫岂是天。
    崩奔惊乱射,挥霍讶相缠。不觉侵堂陛,方应折屋椽。
    出门愁落道,上马恐平鞯。朝鼓矜凌起,山斋酩酊眠。
    吾方嗟此役,君乃咏其妍。冰玉清颜隔,波涛盛句传。
    朝飧思共饭,夜宿忆同毡。举目无非白,雄文乃独玄。

  • 汴州乱二首

    韩愈〔唐朝〕

    汴州城门朝不开,天狗堕地声如雷。健儿争夸杀留后,
    连屋累栋烧成灰。诸侯咫尺不能救,孤士何者自兴哀。
    母从子走者为谁,大夫夫人留后儿。昨日乘车骑大马,
    坐者起趋乘者下。庙堂不肯用干戈,呜呼奈汝母子何。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赠张籍》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