阆水歌

杜甫〔唐朝〕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
正怜日破浪花出,更复春从沙际归。
巴童荡桨欹侧过,水鸡衔鱼来去飞。
阆中胜事可肠断,阆州城南天下稀。
拼音解读
jiā líng jiāng sè hé suǒ sì ,shí dài bì yù xiàng yīn yī 。
zhèng lián rì pò làng huā chū ,gèng fù chūn cóng shā jì guī 。
bā tóng dàng jiǎng yī cè guò ,shuǐ jī xián yú lái qù fēi 。
láng zhōng shèng shì kě cháng duàn ,láng zhōu chéng nán tiān xià xī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嘉陵江水色像什么?仿佛就是石黛碧玉相接交错的感觉。
可爱的红日正冲破浪花出来,更有春色从沙海那边归来。
巴地的孩童荡着桨从旁边经过,水鸡衔着小鱼来去飞翔。
阆中胜事美景令人爱杀,阆州城南的胜景真是天下稀有!

注释
阆水:又名“阆中水”。即嘉陵江。
嘉陵江:长江上游支流。在中国四川省东部,发源于秦岭,重庆市注入长江。
“石黛”句:形容江色之清绿。石黛,即石墨。青黑色,诗词中因多称“青黛”。古时妇女用为画眉墨,相因依,犹相融和。因兼有黛碧二色。
“正怜”两句:仇兆鳌注:“日出浪中,照水加丽;春回沙际,映水倍妍。”沙际,犹言水边岸边。岸草先绿,故春似从沙际而归。
巴童:巴地儿童。攲(qī):倾斜。
水鸡:水鸟名。
阆中:是举全部而言。《旧唐书·地理志》:“阆水迂曲经郡三面,故曰阆中。”胜事:美景。这里指山水之美。可肠断:极言其美之可爱。《杜臆》:“阆中胜事,总结上文,而赞云‘可肠断’,犹赞韦曲之花,而曰‘恼杀人’也。”(杜甫《奉陪郑驸马韦曲》诗:“韦曲花无赖,家家恼杀人。”)
“阆州”句:阆州城南三里有锦屏山。错绣如锦屏,号为天下第一。

参考资料: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00-201

赏析

首句“嘉陵江色何所似”问春天的嘉陵江水的颜色,次句“石黛碧玉相因依”是对上一句的回答。这两句是在描述嘉陵江水的自然景色,属于寄情于景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正怜日破浪花出”说乘船于嘉陵江上,正在对倒映在江面上的太阳进行欣赏之际,一阵阵浪花涌来而将水面上的日影搅乱,杜甫对此美景受破坏感到怜惜。杜甫在刚表达了对嘉陵江江面倒映着红日的美景被破坏之惋惜心绪后,紧接着又将岸边河滩上的绿草看在眼里而使用转折的语句“更复春从沙际归”说来赞美嘉陵江(西汉水)。前句中“日破浪花出”是在写景,而前面的“正怜”就是在写情;后句中“春从沙际归”,既与“日破浪花出”相对仗,又与“更复”即“更看到希望”所表达的情感相交融。这两句属于融景于情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巴童荡浆欹侧过”在《杜诗镜铨》中被刘须溪评价为“景少”;“水鸡衔鱼来去飞”又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这里的前句,虽然只描写了有巴人小儿划着小船从杜甫的身边穿过去这一较为单调的景色,但是在此却体现了杜诗之中的人民性——“巴童”,这是在《阆山歌》与《阆水歌》里面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直接出现在诗中的人物代表;这里的后句隐约寓指杜甫在写此首诗时他所处的位置——大约就是在阆中的南津渡或正处在南楼(华光楼)一带。这后句看似写景的诗,却被刘须溪评价为“语长”而之所长的地方,既是在为后人辨别杜甫写此诗的环境而告诉人们有关诗圣当时的位置,又能为此诗重点内容即最后一句的现出,铺展其必要的文化意境;所以,“语长”。这两句用了情景交融的抒情诗句表现法。

“阆中胜事可肠断”,杜甫用“可肠断”的悲情,来叙说他在了解阆中古老“胜事”之后的感受;说明杜甫所得知阆中胜事的心绪、与回忆遭遇“安史之乱”的状况相似。《杜诗镜铨》所引《杜臆》犹云“恼杀人意”来解释杜甫此时此刻的心情,说明了杜甫此时很可能心绪悲怆。结句“阆州城南天下稀”:《杜诗镜铨》结合“阆州城南天下稀”所作的解释,举出了“阆之为郡,有五城十二楼之胜概”的例子。这说明在清代,已有文人(包括在此之前而可能前延于唐代或更早的文化背景)识阆中古地,就是昆仑阆苑、就是阆苑仙境——阆州城南的锦屏山以山载人、人高如山自成仙,其山势、其风水、其神话“三位一体”,成为了杜甫所赞的“天下稀”。最后两句诗,是抒情兼叙事的诗句——这样的表现手法,就更能够易于将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在诗句之中。

杜甫在阆中的时间虽然不长,创作的诗篇却不少。这首《阆水歌》专咏阆水之胜,它与《阆山歌》一起成为杜甫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参考资料:
邓魁英 聂石樵.杜甫选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237-238
刘文刚.《阆山歌》与《阆水歌》[J].杜甫研究学刊.1996,(01).

创作背景

杜甫在广德元载(763年)秋第一次到阆州,是为好友房琯奔丧。广德二载(764年)春初至春晚(即农历的正月至三月),杜甫第二次到阆中,是应王刺史之邀,一住近三月。其间,他参与了唐代阆中在清明节前后十日祭祖祭亡友的扫墓活动。因感慨万端,写下了著名的《阆水歌》。

参考资料:
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00-201

作者介绍

杜甫

杜甫

杜甫(712-770),唐河南巩县人,祖籍襄阳,字子美,自称杜陵布衣,又称少陵野老。杜审言孙。初举进士不第,遂事漫游。后居困长安近十年,以献《三大礼赋》,待制集贤院。安禄山乱起,甫走凤翔上谒肃宗,拜左拾遗。从还京师,寻出为华州司功参军。弃官客秦州、同谷,移家成都,营草堂于浣花溪,世称浣花草堂。后依节度使严武,武表为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代宗大历中,携家出蜀,客居耒阳,一夕病卒于湘江舟中。甫工诗歌,与李白齐名,并称李杜。后人又称其为诗圣,称其诗为“诗史”。名篇甚多,为世传诵。有《杜工部集》。►1185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阆水歌》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阆水歌》出自杜甫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17460.html

杜甫相关诗词

  • 自平

    杜甫〔唐朝〕

    自平宫中吕太一,收珠南海千馀日。近供生犀翡翠稀,
    复恐征戎干戈密。蛮溪豪族小动摇,世封刺史非时朝。
    蓬莱殿前诸主将,才如伏波不得骄。

  • 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国初已来画鞍马)

    杜甫〔唐朝〕

    国初已来画鞍马,神妙独数江都王。 将军得名三十载,人间又见真乘黄。 曾貌先帝照夜白,龙池十日飞霹雳。 内府殷红马脑盘,婕妤传诏才人索。 盘赐将军拜舞归,轻纨细绮相追飞。 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时郭家狮子花。 今之新图有二马,复令识者久叹嗟。 此皆骑战一敌万,缟素漠漠开风沙。 其余七匹亦殊绝,迥若寒空动烟雪。 霜蹄蹴踏长楸间,马官厮养森成列。 可怜九马争神骏,顾视清高气深稳。 借问苦心爱者谁,后有韦讽前支遁。 忆昔巡幸新丰宫,翠华拂天来向东。 腾骧磊落三万匹,皆与此图筋骨同。 自从献宝朝河宗,无复射蛟江水中。 君不见金粟堆前松柏里,龙媒去尽鸟呼风。

  • 水宿遣兴奉呈群公

    杜甫〔唐朝〕

    鲁钝乃多病,逢迎远复迷。耳聋须画字,发短不胜篦。
    泽国虽勤雨,炎天竟浅泥。小江还积浪,弱缆且长堤。
    归路非关北,行舟却向西。暮年漂泊恨,今夕乱离啼。
    童稚频书札,盘餐讵糁藜。我行何到此,物理直难齐。
    高枕翻星月,严城叠鼓鼙。风号闻虎豹,水宿伴凫鹥.
    异县惊虚往,同人惜解携。蹉跎长泛鹢,展转屡鸣鸡。
    嶷嶷瑚琏器,阴阴桃李蹊。馀波期救涸,费日苦轻赍。
    支策门阑邃,肩舆羽翮低。自伤甘贱役,谁愍强幽栖。
    巨海能无钓,浮云亦有梯。勋庸思树立,语默可端倪。
    赠粟囷应指,登桥柱必题。丹心老未折,时访武陵溪。

  • 祠南夕望

    杜甫〔唐朝〕

    百丈牵江色,孤舟泛日斜。兴来犹杖屦,目断更云沙。
    山鬼迷春竹,湘娥倚暮花。湖南清绝地,万古一长嗟。

  • 冬到金华山观,因得故拾遗陈公学堂遗迹

    杜甫〔唐朝〕

    涪右众山内,金华紫崔嵬。上有蔚蓝天,垂光抱琼台。
    系舟接绝壁,杖策穷萦回。四顾俯层巅,澹然川谷开。
    雪岭日色死,霜鸿有馀哀。焚香玉女跪,雾里仙人来。
    陈公读书堂,石柱仄青苔。悲风为我起,激烈伤雄才。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阆水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