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

苏轼〔宋朝〕
【题西林壁】[1] 横看成岭侧成峰,[2] 远近高低各不同。[3] 不识庐山真面目,[4] 只缘身在此山中。[5]
拼音解读
【tí xī lín bì 】[1] héng kàn chéng lǐng cè chéng fēng ,[2] yuǎn jìn gāo dī gè bú tóng 。[3] bú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 ,[4] zhī yuán shēn zài cǐ shān zhōng 。[5]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人身处在庐山之中。

注释题西林壁:写在西林寺的墙壁上。西林寺在庐山西麓。题:书写,题写。西林:西林寺,在江西庐山。横看:从正面看。庐山总是南北走向,横看就是从东面西面看.侧:侧面。各不同:各不相同。不识:不能认识,辨别。真面目:指庐山真实的景色,形状。缘:因为;由于。此山:这座山,指庐山。西林:西林寺,在现在江西省的庐山上。这首诗是题在寺里墙壁上的。

鉴赏

苏轼由黄州贬赴汝州任团练副使时经过九江,游览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实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

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心中所想)。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人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

后世影响本诗被纳入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2页以及苏教版练习中 中心:《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后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这首诗寓意十分深刻,但所用的语言却异常浅显。深入浅出,这正是苏轼的一种语言特色。苏轼写诗,全无雕琢习气。诗人所追求的是用一种质朴无华、条畅流利的语言表现一种清新的、前人未曾道的意境;而这意境又是不时闪烁着荧荧的哲理之光。从这首诗来看,语言的表述是简明的,而其内涵却是丰富的。也就是说,诗语的本身是形象性和逻辑性的高度统一。

诗人在四句诗中,概括地描绘了庐山的形象的特征,同时又准确地指出看山不得要领的道理。鲜明的感性与明晰的理性交织一起,互为因果,诗的形象因此升华为理性王国里的典型,这就是人们为什么千百次的把后两句当作哲理的警句的原因。

人教版四年级第一学期22页、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的24页均有。

作者介绍

苏轼

苏轼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人。苏洵子。仁宗嘉祐二年进士。再中制科。为凤翔府签书判官,召试得直史馆,摄开封府推官。神宗熙宁中上书论王安石新法之不便,出为杭州通判。徙知密、徐、湖三州。元丰中,因诗托讽,逮赴台狱,后以黄州团练副使安置。哲宗即位,起知登州,累官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知杭州,会大旱,饥疾并作,轼请免上供米,又减价粜常平米,存活甚众。杭近海,民患地泉咸苦,轼倡浚河通漕,又沿西湖东西三十里修长堤,民德之。元祐六年,召为翰林承旨,寻因谗出知颍州,徙扬州。后以端明殿翰林侍读两学士出知定州,后贬惠州。绍圣中累贬琼州别驾,居昌化。徽宗立,元符三年赦还,提举玉局观,复朝奉郎。寻病逝常州。谥文忠。所作诗文清新畅达,作词豪放,开拓内容,突破绮靡词风,工书善画。有《东坡七集》、《东坡志林》、《东坡乐府》、《仇池笔记》、《论语说》等。►315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出自苏轼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1211.html

苏轼相关诗词

  • 游东西岩

    苏轼〔宋朝〕

    谢公含雅量,世运属艰难。
    况复情所钟,感概萃中年。
    正赖丝与竹,陶写有余欢。
    尝恐儿辈觉,坐令高趣阑。
    独携缥缈人,来上东西山。
    放怀事物外,徙倚弄云泉。
    一旦功业成,管蔡复流言。
    慷慨桓野王,哀歌和清弹。
    挽须起流涕,始知使君贤。
    意长日月促,卧病已辛酸。
    恸哭西州门,往驾那复还。
    空余行乐处,古木昏苍烟。

  • 东坡八首 其三

    苏轼〔宋朝〕

    自昔有微泉,来从远岭背。
    穿城过聚落,流恶壮蓬艾。
    去为柯氏陂,十亩鱼虾会。
    岁旱泉亦竭,枯萍黏破块。
    昨夜南山云,雨到一犁外。
    泫然寻故渎,知我理荒荟。
    泥芹有宿根,一寸嗟独在。
    雪芽何时动,春鸠行可脍。

  • 石芝

    苏轼〔宋朝〕

    空堂明月清且新,幽人睡息来初匀。
    了然非梦亦非觉,有人夜呼祁孔宾。
    披衣相从到何许,朱栏碧井开琼户。
    忽惊石上堆龙蛇,玉芝紫笋生无数。
    锵然敲折青珊瑚,味如蜜藕和鸡苏。
    主人相顾一抚掌,满堂坐客皆卢胡。
    亦知洞府嘲轻脱,终胜嵇康羡王烈。
    神山一合五百年,风吹石髓坚如铁。

  • 雨中邀李范庵过天竺寺作二首 其二

    苏轼〔宋朝〕

    老禅趺坐处,疏竹翠泠泠。
    秀色分邻舍,清阴覆佛经。
    萧萧日暮雨,曳履绕方庭。

  • 和陶止酒

    苏轼〔宋朝〕

    时来与物逝,路穷非我止。
    与子各意行,同落百蛮里。
    萧然两别驾,各携一稚子。
    子室有孟光,我室惟法喜。
    相逢山谷间,一月同卧起。
    茫茫海南北,粗亦足生理。
    劝我师渊明,力薄且为己。
    微疴坐杯酌,止酒则瘳矣。
    望道虽未济,隐约见津涘。
    从今东坡室,不立杜康祀。

热门宋朝诗词

热门名句

《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