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出颍至淮应令

虞世南〔唐朝〕
良晨喜利涉,解缆入淮浔。寒流泛鹢首,霜吹响哀吟。
潜鳞波里跃,水鸟浪前沉。邗沟非复远,怅望悦宸襟。
拼音解读
liáng chén xǐ lì shè ,jiě lǎn rù huái xún 。hán liú fàn yì shǒu ,shuāng chuī xiǎng āi yín 。
qián lín bō lǐ yuè ,shuǐ niǎo làng qián chén 。hán gōu fēi fù yuǎn ,chàng wàng yuè chén jīn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生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虞世南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少时曾受学于吴郡文学家顾野王,在长达10余年的寒窗苦读中,精思不倦,废寝忘食。陈文帝知其博学多才,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兄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隋大业中,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但炀帝嫌其刚直,10年不予徙升。而虞世基因善于媚言取宠,被炀帝视为心腹,结果与炀帝同被宇文化及杀死。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任命虞世南为秦府参军,后迁太子中舍人。李世民即位后,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继转秘书监。虞世南年轻时曾向绍兴智永法师学习书法。智永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藏有王羲之传世真迹,虞世南因此尽得王书真髓,成为一代大家。他晚年自撰自书的《孔子庙堂碑》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以致黄庭坚有「千两黄金哪购得」之叹。据传,唐太宗向虞世南学习书法时,感到「戈」法最难摆布,有一次写到「戬」字,便将右边空着,请虞世南补上,然后叫魏征品评。魏征说:「皇上所写的字,惟有'戈'旁与世南最为逼似!」太宗听后,叹服不已。 虞世南虽然外形文弱,但志性刚烈。他议论持正,敢于进谏,曾借陇右山崩等自然灾害,劝谏太宗整顿刑狱,救济灾民;又借星象变异,劝告太宗戒骄戒躁,慎终如故;太宗准备厚葬高祖时,他援引前代典法,主张薄葬;太宗晚年喜好田猎,他又劝谏「时息猎车」,以免扰民。唐太宗为此赞叹道:「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并称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李世民初即位时,虞已年近七十。当时他就请求告老,未获允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才同意他退下来,当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终年81岁。太宗为他的死「哭之甚恸」,让他陪葬昭陵,赠他礼部尚书,赐他谥号文懿,还把他的像画在凌烟阁上,虞世南真可说是「备受哀荣」的了。►3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奉和出颍至淮应令》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奉和出颍至淮应令》出自虞世南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10775.html

虞世南相关诗词

  • 结客少年场行

    虞世南〔唐朝〕

    韩魏多奇节,倜傥遗声利。共矜然诺心,各负纵横志。
    结交一言重,相期千里至。绿沉明月弦,金络浮云辔。
    吹箫入吴市,击筑游燕肆。寻源博望侯,结客远相求。
    少年怀一顾,长驱背陇头。焰焰戈霜动,耿耿剑虹浮。
    天山冬夏雪,交河南北流。云起龙沙暗,木落雁门秋。
    轻生殉知己,非是为身谋。

  • 初晴应教

    虞世南〔唐朝〕

    初日明燕馆,新溜满梁池。归云半入岭,残滴尚悬枝。

  • 奉和献岁宴宫臣

    虞世南〔唐朝〕

    履端初起节,长苑命高筵。肆夏喧金奏,重润响朱弦。
    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烟。微臣同滥吹,谬得仰钧天。

  • 虞世南〔唐朝〕

    垂绥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 侍宴归雁堂

    虞世南〔唐朝〕

    歌堂面渌水,舞馆接金塘。竹开霜后翠,梅动雪前香。
    凫归初命侣,雁起欲分行。刷羽同栖集,怀恩愧稻粱。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奉和出颍至淮应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