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萤

虞世南〔唐朝〕
的历流光小,飘飖弱翅轻。恐畏无人识,独自暗中明。
拼音解读
de lì liú guāng xiǎo ,piāo yáo ruò chì qīng 。kǒng wèi wú rén shí ,dú zì àn zhōng m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作者介绍

虞世南

虞世南

虞世南生于南朝陈永定二年(558),父虞荔,兄虞世基,叔父虞寄,均名重一时。虞寄无子,世南过继于他,故字伯施。虞世南沉静寡欲,笃志勤学,少时曾受学于吴郡文学家顾野王,在长达10余年的寒窗苦读中,精思不倦,废寝忘食。陈文帝知其博学多才,召为建安王法曹参军。陈灭,与兄世基同入长安,俱有重名。隋大业中,授秘书郎,迁起居舍人。但炀帝嫌其刚直,10年不予徙升。而虞世基因善于媚言取宠,被炀帝视为心腹,结果与炀帝同被宇文化及杀死。武德四年(621),秦王李世民任命虞世南为秦府参军,后迁太子中舍人。李世民即位后,任著作郎兼弘文馆学士,继转秘书监。虞世南年轻时曾向绍兴智永法师学习书法。智永是晋代书圣王羲之的七世孙,藏有王羲之传世真迹,虞世南因此尽得王书真髓,成为一代大家。他晚年自撰自书的《孔子庙堂碑》被称为我国书法艺术的瑰宝,以致黄庭坚有「千两黄金哪购得」之叹。据传,唐太宗向虞世南学习书法时,感到「戈」法最难摆布,有一次写到「戬」字,便将右边空着,请虞世南补上,然后叫魏征品评。魏征说:「皇上所写的字,惟有'戈'旁与世南最为逼似!」太宗听后,叹服不已。 虞世南虽然外形文弱,但志性刚烈。他议论持正,敢于进谏,曾借陇右山崩等自然灾害,劝谏太宗整顿刑狱,救济灾民;又借星象变异,劝告太宗戒骄戒躁,慎终如故;太宗准备厚葬高祖时,他援引前代典法,主张薄葬;太宗晚年喜好田猎,他又劝谏「时息猎车」,以免扰民。唐太宗为此赞叹道:「群臣皆若世南,天下何忧不理!」并称世南有德行、忠直、博学、文辞、书翰五绝,是「当代名臣,人伦准的。」李世民初即位时,虞已年近七十。当时他就请求告老,未获允准。直到贞观十二年(638)才同意他退下来,当年五月他就病死了,终年81岁。太宗为他的死「哭之甚恸」,让他陪葬昭陵,赠他礼部尚书,赐他谥号文懿,还把他的像画在凌烟阁上,虞世南真可说是「备受哀荣」的了。►34篇诗文

诗词迷网提供《咏萤》的原文、翻译、注释、赏析等详细信息。《咏萤》出自虞世南的作品。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shiwen/10759.html

虞世南相关诗词

  • 怨歌行

    虞世南〔唐朝〕

    紫殿秋风冷,雕甍落日沉。裁纨凄断曲,织素别离心。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
    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
    谁言掩歌扇,翻作白头吟。

  • 发营逢雨应诏

    虞世南〔唐朝〕

    豫游欣胜地,皇泽乃先天。油云阴御道,膏雨润公田。
    陇麦沾逾翠,山花湿更然。稼穑良所重,方复悦丰年。

  • 飞来双白鹤

    虞世南〔唐朝〕

    飞来双白鹤,奋翼远凌烟。俱栖集紫盖,一举背青田。
    飏影过伊洛,流声入管弦。鸣群倒景外,刷羽阆风前。
    映海疑浮雪,拂涧泻飞泉。燕雀宁知去,蜉蝣不识还。
    何言别俦侣,从此间山川。顾步已相失,裴回各自怜。
    危心犹警露,哀响讵闻天。无因振六翮,轻举复随仙。

  • 相和歌辞·怨歌行

    虞世南〔唐朝〕

    紫殿秋风冷,雕甍白日沉。裁纨凄断曲,织素别离心。
    掖庭羞改画,长门不惜金。宠移恩稍薄,情疏恨转深。
    香销翠羽帐,弦断凤凰琴。镜前红粉歇,阶上绿苔侵。
    谁言掩歌扇,翻作白头吟。

  • 赋得临池竹应制

    虞世南〔唐朝〕

    葱翠梢云质,垂彩映清池。波泛含风影,流摇防露枝。
    龙鳞漾嶰谷,凤翅拂涟漪。欲识凌冬性,唯有岁寒知。

热门唐朝诗词

热门名句

《咏萤》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