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出自唐朝钱起的《送僧归日本
原文赏析: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拼音解读
shàng guó suí yuán zhù ,lái tú ruò mèng háng 。
fú tiān cāng hǎi yuǎn ,qù shì fǎ zhōu qīng
shuǐ yuè tōng chán jì ,yú lóng tīng fàn shēng 。
wéi lián yī dēng yǐng ,wàn lǐ yǎn zhōng míng 。
※提示:拼音为程序生成,因此多音字的拼音可能不准确。

译文及注释

韵译只要有机缘,随时都可以到中国来;一路雾霭茫茫,船只象在梦中航行。天海浮沉,小船驶去那遥远的边际;超脱世俗,自然会感受到法舟轻盈。心境凝定清寂,一切都如水月虚幻;海内鱼龙,也会出来听你诵经之声。最可爱的是,有盏照亮心田的佛灯;航行万里,眼中永远都是灿烂光明。

注释1.上国:这里指中国(唐朝)。2.随缘:佛家语,随其机缘。3.来途:指从日本来中国。4.浮天:舟船浮于天际。形容海面宽广,天好像浮在海上。5.去世:离开尘世,这里指离开中国。6.水月:佛教用语,比喻僧品格清美,一切象水中月那样虚幻。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7.法舟轻:意为因佛法高明,乘船归国,将会一路顺利。8.梵声:念佛经的声音。9.惟怜:最爱;最怜。10.灯:双关,以舟灯喻禅灯。

鉴赏

诗之起笔突兀,本是送别,却不写送归,偏从来路写起。“若梦行”表现长时间乘舟航海的疲惫、恍惚的状态,以衬归国途中的艰辛,并启中间两联。颔联写海上航行时的迷茫景象。“浮天”状海路之远,海面之阔,寓含着对僧人长途颠簸的关怀和体贴。“法舟”扣紧僧人身分,又含有人海泛舟,“随缘”而往之意蕴,储蓄空灵,意蕴丰富。颈联写僧人在海路中依然不忘法事修行,在月下坐禅,在舟上诵经。“水月”喻禅理,“鱼龙听”切海行,又委婉表现僧人独自诵经而谨守佛律的品性,想象丰富。尾联用“一灯”描状僧人归途中之寂寞,只有孤灯相伴,这是实处。但实中有虚,“一灯”又喻禅理、佛理。虚实相映成趣。本诗在立意上有两点需注意:一是所送者为僧人,诗中用了一些佛教术语,如“随缘”、“法舟”、“禅”、“梵”、“一灯”等,切合人物身分。二是僧人来自日本,又欲归日本,必经大海,故极言海路航行之苦。中间两联前人多谓其写来途,实嫌拘滞。其实是往返兼写,而以返途为主,这样才能与“归日本”的诗题相合。此诗因送人过海,因而从对禅机的抒发,把这惜别之情委婉地表达了出来。海趣禅机,深情厚谊,融为一体,为一首送别的好诗。

作者介绍

钱起

钱起

钱起(722─780),字仲文,吴兴(今属浙江)人。天宝十载(751)登进士第。释褐授秘书省校书郎。乾元中任蓝田尉,与王维频有唱和。大历中,官司勋、祠部员外郎,迁考功郎中。建中末或贞元初卒。起工诗,与郎士元齐名,时称“钱郎”。又与卢纶、韩翃、吉中孚、司空曙、苗发、耿湋、崔峒、李端、夏侯审合称“大历十才子”。其诗众体兼擅,不拘一格。歌行风华流丽,为大历翘楚;古诗清空工致,在盛唐浑厚质朴外别开一境。近体闲雅纤秀,语言洗练,足以代表大历诗风。有《钱起诗》一卷。今有《钱考功集》十卷行世,其中《江行无题一百首》等乃其曾孙钱珝诗误入。《全唐诗》编诗四卷。…详情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网友上传(或整理自网络),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诗词迷网免费发布仅供学习参考,其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转载请注明:原文链接 | https://www.shicifans.com/mingju/1956.html

猜您喜欢

名句类别

钱起的诗词

热门名句